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潘征(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县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县域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
一、县域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县是我国历史上最完整最稳定的行政建制,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自秦始皇起,“县域”便是最基本的政权单位,历来被赋予安邦定国的重任。“郡县治,天下安”。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他还强调,县一级“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级在我国现行行政架构中,属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上接地市、省级管辖,下管乡镇村,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功能齐全。据统计,县域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除县城外,县域的主体构成是乡村,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进入新发展阶段,县域在发展全局中,尤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作用十分突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县域不可或缺,它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也是国内大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而县域强农业才可能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县域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指明了未来县域发展的方向。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与“县域”词频出现次数达41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与“县”相关的表述多达35处,既把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也指明了以县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还深刻揭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的重大意义,极大地提升了县域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二、找准县域在乡村振兴中的着力点
以资源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所具有的特殊资源统筹功能,决定了县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一方面,县域涵盖了我国大多数的农业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县域具有足够的二、三产业基础,能与在地农业进行有机融合及互补,从而有效整合与统筹乡村振兴资源,立足县域能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县具有成熟的组织形态,县级政府职能齐全,有多方统筹、协调和联动的能力,相对于地市,它更接近镇(乡),在乡村振兴资源的统筹中可克服地市因管辖范围广而可能出现的资源分配不到位、指令悬浮等问题,也可以弥补乡镇一级因人员、财政等资源不足的局限性。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已有以县为单位统筹推进的成功做法和案例。如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各县(市、区)依托各自的优势,选择一个片区,以项目建设为统领,聚焦片区内3—5个村,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样板,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不充分。而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从促进城乡融合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我国一半以上人口在县域生产生活,县域是城乡各类生产要素交换流动的基本场域和汇聚点。基于县级在我国行政架构中的特殊位置和调动能力,它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角色。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上。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在县域范围内推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等化,取得较好成效。福建省德化县组织医疗组,定期到乡村巡回,还组织日常生活便民服务队到乡村,为村民提供理发等服务,向乡村导入服务资源,受到村民欢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之策。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帮助农民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从而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县域处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县域城乡融合做好了,就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城乡融合创造了条件,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开了通道。 以县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县城是“城尾乡头”,上联城市,下接乡村,是城市与乡村的交汇点和资源要素转换的中转站,在连接城市、服务乡村,进而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展开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与此同时,人口和各类资源向大城市高度集聚,乡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城乡失衡不断加剧。国家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县城建设好,是实现这一谋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把县城建设好了,有利于提高县城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从而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把县城建设好了,让农民就近转移,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乡村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性基础设施的供给还达不到大城市同样水平时,如果县城和大城市拥有大致相等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生活条件,县城就能留住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如果连县城都建设不好,那么县域内乡村就很难成为人们,特别是城里人的“诗和远方”。总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县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县城建设成为发展生产、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发挥县城在县域的领头羊作用,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三、持续增强县域发展的活力动力
乡村要振兴,县域须做强。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最先在县域层面实施,充分调动了县域经济的活力。东南沿海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充分享受了制度改革的红利,乡镇企业大量涌现,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一些县市率先发展起来,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但从全国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还需要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来调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深化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构建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治理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培育县域经济创新能力,打造县域新型农业消费市场,紧跟当下市场潮流,开通电商直播平台,升级物流快递渠道,确保农产品有的卖、卖得好、卖得快,推动县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县域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降低县域经济发展风险的关键,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依托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县域资源整合,开发统筹县域间资源输送传递的新模式。要尊重基层的创新创造,相信和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充分调动他们改革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不断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级与事权相应的自主权、管理权,使他们能够因地制宜,遵循当地的资源禀赋做出相关决定、决策,为县域发展创造“宽容”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机会。要推动资源下沉,让县级对资源有更大的支配和调动权。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破除权限需求壁垒,促使县域的体制机制高效运行,构建规则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政策联动的新格局,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乡村发现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2023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