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6-5 10:49 编辑
刘陈杰系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中国新供给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2023年2季度以来,中国部分短期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趋缓,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高质量结构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从短期经济波动的成因来看,房地产的疲软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束缚是困扰当前投资增长的重要方面。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解释了80%以上的中国短期经济波动,对于稳增长意义较大。按照我们的测算,两者目前均面临趋势性的压力。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要素禀赋的变化,全球巨型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渐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应该是一个逐渐和缓慢调整预期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剧烈的过程。其中,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内在需求。从短期政策的着力点来看,稳定经济主体的预期非常重要。稳定经济增长的预期,能为高质量发展里的科技追赶赢得宝贵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传统部门的红利衰退,高质量发展日益迫切,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换挡等一系列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稳定和安全,追赶和紧迫,都要求宏观经济政策与以往将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短期经济增长,重要部门的发展趋势,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变化等方面,给出关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粗浅建议。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型增长和房地产发展均面临趋势性变化 由于相关财政统计数据的缺乏,直接统计全口径的地方广义财政赤字非常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作论文:Fiscal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s from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in China)对我国广义财政赤字规模进行过估算的尝试。 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类,我们从计算得到的基建支出数据中剔除由国家预算资金支付的部分,从而初步得到地方预算外基建支出数据。因此,地方预算外基建支出的计算公式为: 当然,我们的测算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预算外财政支出的假设较强。再比如,我们对于私营部分参与基建的部分估计不足。 假设1:2008年之前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的规模不大,本测算基本忽略不计。地方债务问题凸显是2009年“四万亿”投资机会之后的新问题,2008年之前并不显著。按照李扬等(2012)的研究,2008年之前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很小,我们这里测算时可以忽略。 假设2: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问题,我们在测算地方政府债务年度偿还的时候只考虑地方融资平台债券部分的偿还,这一部分通过各省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到期偿还量加总得到。考虑到地方债务主体为地方融资平台,假设2具有合理性。 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累计的地方预算外政府债务规模测算公式为: 综上所述,按照我们的粗略测算,将2009-2022年间测算的地方广义财政赤字净加总,目前地方政府累计债务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9万亿元,约占我国2022年名义GDP的50%。当然,由于数据的缺乏,我们的测算过程有很多估算的成分,假设的部分较多,很多地方与实际情况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进一步扩张,将对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房地产从刚需的层面看,未来一个阶段也将发生趋势性变化。我们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购房主力人群),城镇化进程,改善需求空间因素,估算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城镇居民刚需趋势。按照我们的测算,2019-2021将是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城镇居民刚需的顶点。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购房主力年龄群体式微,城镇化进程趋势逐渐平缓,城镇居民刚需面积改善边际递减等因素,我们预测中国城镇居民房地产刚需趋势将逐渐减弱。中国城镇居民房地产刚需的中长期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重大,对于中国经济结构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未来一个阶段,每年10亿平米的新增销售面积可能是满足我国改善型需求刚需的合意面积水平。 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解释了80%以上的中国短期经济波动,对于短期经济稳定意义较大。目前而言,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未来一个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增刚需的趋缓风险,以及随之可能堆积的金融风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重构中国经济结构的紧迫,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持续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鼓励技术进步,加大税收和产业政策支持相关行业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按照我们的测算,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资两者目前均面临趋势性的压力。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要素禀赋的变化,全球巨型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渐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应该是一个逐渐和缓慢调整预期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剧烈的过程。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内在需求,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的总量增速需要维持一定的增速,给与经济结构变化、科技进步充足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在深度融合,其核心在于供给和需求相关产业的智能化,即在产业数字化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将分散或孤立的生产者、消费者等以产业链、价值链等方式连接起来形成联动发展,形成让数据要素成为新资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我们参考Prettner(2019)和陈彦斌、林晨(2019)的研究,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资本分为住房资本、基建资本和实体经济资本三类实体资本。我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显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即便我们采用非常保守的假设影响下,其将显著提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使得潜在增速下降速度趋缓,且在一定时期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是时代的内在需求,是内外压力和激励的结果。 同时,高端制造业如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等发展,也将为经济注入持续的动力。由于新能源车属于新经济,在投入产出表中并没有专门的分类,难以从产业链的角度量化测算,因此我们从支出法的角度进行估算。首先锂电池是中游三电系统的核心环节,也是新能源车的主要成本,锂电池下游60%用于制造新能源车,因此上游锂电产值大致为2068.2亿元。对于下游充电桩的投资额根据我们的观测指标,综合锂电池和充电桩两项,新能源车自身特有的产业链条占2022年GDP比重至少约0.37个点。总体来看,对新能源车的新老产业链条两个部分进行测算,预计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占GDP比重约1.55%。考虑到新能源车的高增长性,这一比重在未来会逐年提升。若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50%,则对于GDP的拉动保守估计将达到2.96%,未来新能源车作为稳增长抓手的属性将逐步加强。按照子行业的测算逻辑,光伏、风电、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等高端制造业在未来一个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显现。高端制造业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突破,科技进步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稳定环境,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该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稳定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粗浅建议 第一,理性认识中国在未来一个阶段的增长潜力,适度增加短期宏观调控力度。在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较为平稳的时期,一个阶段的经济潜在增速主要受到人口、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等要素影响。我们主要运用新古典的增长方程,从人口红利、资本产出效率、技术进步等方面,试图测算下一阶段我国的合意增长速度。通过对中国资本存量、劳动力要素、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方面的测算,我们可以估算出“十二五”时期(2011—2015)中国平均潜在GDP增长率约为7.62%,“十三五“时期(2016—2020)即新常态下中国平均潜在GDP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6.33%,“十四五“时期(2021—2025)即下一阶段中国平均潜在GDP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5.25%左右。 按照我们的模型测算结构,从未来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预测、资本回报率外推、技术进步的外推预测来看,按照新古典增长方程,下一阶段中国潜在增长速度约为5.25%左右。虽然数据和研究方法存在商榷的地方,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澎湃,不应该妄自菲薄,低估经济体的增长潜力。在经济增速显著低于潜在增长速度的阶段,就业压力凸显,我们应该适度增加短期宏观调控力度。 具体而言,结构性政策来看,房地产总量趋势增长逐渐降低,但结构性变化也很显著。大量人口净流入、服务业发达的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西安、武汉、长沙等增长极,从夜间灯光指数来看呈现出服务业明显繁荣的趋势,房地产发展的潜力依旧,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有部分结构性的房地产政策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在各地区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财政压力也不同。在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沉重的区域,可以考虑中央财政或准财政的形式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负前行,充分发挥中国特有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的优势,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其吸纳就业,激活经济的作用巨大,应该给与更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支持,再接再厉保证经济的活跃度。总量政策来看,货币政策的降准降息均有一定的空间,自然利率随着潜在增速的降低而下降。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有为,主动为化解风险和激励微观主体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方面,对于科技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体现出举国体制在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巨大优势,缩小差距,助力前行。 第二,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促进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经济主体的预期管理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发挥微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稳定其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信心,帮助其度过暂时的困难。历史上来看,民营经济座谈会,各个主体参加的研讨会等形式对于恢复信心,鼓励斗志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同时,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如何建立新一轮改革的激励相容机制,如何协调“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改革从经济发展自身趋势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的行为和调动其积极性,都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关键问题。 第三,温馨关注各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民众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获得感。加强调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和解决之道。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各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医疗体制。虽然部分投入属于非生产性投入,但是对于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给与更多年轻人以足够的奋斗时间和机会、给与更多老年人以更多的关心和老年生活的幸福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说,鼓励生育的一系列制度建设,促进就业的保障体系,完善的保障房建设计划,更为便捷和实惠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稳定的社会环境,将有助于我们沉下心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温馨关注各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民众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获得感也将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稳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潜在增速逐渐降低的时期,积极营造稳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更好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理性认识中国在未来一个阶段的增长潜力,适度增加短期宏观调控力度。我们应该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促进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我们也会温馨关注各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民众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获得感。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预期没有变,在稳定的发展环境下,我们一定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