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5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独家点评
返回列表
查看: 108|回复: 0
收起左侧

5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独家点评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6-8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6-8 08:59 编辑

一、《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

5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过现场会议和直播平台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对农业强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报告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围绕产业热点,聚焦农业强国建设,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探讨农业强国发展的规律特征,继续聚焦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多维度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竞争力;基于模型预测从粮食产能提升和全产业链减损两个维度全面研判中国粮食安全的保供路径。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德国为世界农业强国之列。对标世界农业强国,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效率不高,全球农产品贸易话语权缺失,亟须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发展。报告发现,对标世界农业强国,中国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韧性较强,2020年谷物自给率达到94.9%,人均谷物占有量达到468.7公斤。但农业科技装备能力一般,2020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60.7%,低于五大世界农业强国平均水平(87.8%)27个百分点。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主要依靠玉米和大豆,关键是科技和政策。报告认为,可通过玉米和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等措施提高玉米和大豆单产,通过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等措施扩大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多途径综合发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中国玉米和大豆自给率。报告模拟发现,若2035年实现大豆增产430亿斤(2150万吨)、玉米增产570亿斤(2850万吨),玉米进口量将降至486万吨,大豆进口量降至8740万吨,粮食自给率将从2022年的82.7%增至85.9%,谷物自给率将由94.5%提高至97.6%,玉米和大豆自给率将分别增至97.6%和32.3%。

点评:据报道,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第6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值得我们深入研读。

二、全国首船南非饲料玉米抵东莞港麻涌港区

5月4日中午1点左右,从南非出发的“赫拉”轮(英文名MV DARYA HEERA)载货5.43万吨饲料玉米,顺利靠泊东莞港麻涌港区,标志着我国首船从南非进口的饲料玉米顺利到港。玉米作为粮饲兼顾的粮食品种,饲用消费占六成以上,工业消费占三成左右。

南非生产的饲料级黄玉米,水分低、杂质低,品质优良,是全球高品质饲料玉米的重要来源。中粮集团密切跟踪国际和南非玉米市场形势,积极与南非政府部门沟通,成功推动南非饲料级黄玉米的散船进口。“这是我们国家从南非进口的首船饲料玉米,是我国与南非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的新成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开辟了互利共赢新空间。这批玉米今天顺利抵港并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后,我们将快速供应给国内饲料企业,满足饲料市场需求。”中粮贸易沿海大区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涛表示。近年来,按照国家决策部署,有关部门积极有序推进粮食进口相关工作,大力拓展粮食多元化进口渠道,不断优化粮食进口品种结构,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国内玉米、大麦、高粱等饲料粮供应。在口粮供需相对稳定的背景下,特别注重以饲料粮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此次从南非进口饲料玉米,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加强与南非的农业合作,促进两国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注入了长久动力。

点评:巴西进口粮源的开辟,使得我国极大地摆脱了高度依赖美国和乌克兰玉米进口的现状,当前来源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是好事,不过市场行情就要继续承受压力了。

三、2022年度秋粮收购总量达近三年最高水平

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4月底,2022年度秋粮旺季收购全面结束,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9857万吨,同比增加683万吨,增幅3.6%,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全年粮食主要包括夏粮和秋粮,夏粮旺季收购一般从6月份开始,9月底结束;秋粮一般从9月中下旬开始,持续到第二年4月底结束。据了解,2022年度秋粮收购期间各类主体入市积极,购销活跃。优质品种需求旺、销路好,企业采购积极性高,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从收购过程看,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共安排收储库点790多个,满足了收购需要。数据显示,五省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近1200万吨,切实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牢牢守住了“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点评: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每周收购监测数据,2022年度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量同比略有减少,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和中晚粳稻分别收购165万吨和1023万吨,分别较上年度减少71万吨和207万吨,增加的主要是玉米和大豆,尤其是春节前收购进度较快。

四、俄乌确认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将再延长两个月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17日均确认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将再延长两个月,从5月18日顺延至7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7日表示,俄方确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天早些时候宣布的关于粮食协议延长两个月的信息属实,此举为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机会。同一天,乌克兰副总理库布拉科夫称,在联合国和土耳其方面努力下,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已续签。库布拉科夫表示,自2022年7月协议签署以来,乌方通过黑海粮食走廊外运了3040万吨农产品。自今年4月以来,该协议的执行受阻,目前在土耳其海域有近70艘乌方运粮船等待过检。

另据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官网5月31日发布的消息,乌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长索利斯基日前表示,今年乌克兰粮食和油料出口量预计为4600万吨,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其中粮食出口量将减少40%。消息说,在29日至30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农业和渔业委员会会议上,索利斯基发表讲话说,乌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部分欧盟国家继续采取限制进口乌农产品的措施以及黑海粮食走廊随时面临再次封锁。

点评:尽管黑海运输协议再次得到延长,但不确定性仍存,而国际市场也似乎习惯了这样的不确定性,价格在短期内随着不同消息的释放而涨跌,可总体的偏弱态势难以改变。

五、4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官网信息,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3年4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84万吨,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12.4%。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以降为主。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6.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2.5%,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点评:前四个月我国工业饲料产量无论环比还是同比,都有所增长,增速还不低。不过,玉米的用量占比却不升反降下降,主要因为替代粮源充足,如小麦,进口粮食等,这些有效替代供应,对玉米行情造成较大的压制。

六、FAO:食品价格指数5月重现回落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2023年5月平均为124.3点,环比下降3.4点(2.6%),与2022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35.4点(22.1%)。5月的跌幅主要受植物油、谷物和乳制品价格指数的大幅下跌影响,不过食糖与肉类价格指数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跌势。其中,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5月平均为129.7点,环比下跌6.5点(4.8%),与一年前的创纪录高点相比跌幅高达43.9点(25.3%)。国际小麦价格环比下跌3.5%,反映了即将到来的2023/24供应季较为充足的前景以及“黑海谷物倡议”延期带来的影响。世界玉米价格本月下跌了9.8%。一方面,2023/24年度玉米产量前景向好预示着全球供应将出现反弹,两大主要出口国巴西和美国的产量预测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美国出口放缓,中国采购订单取消,这些因素共同拉低了世界玉米价格。在其他粗粮中,大麦和高粱的世界价格也受到国际玉米和小麦价格下跌的影响,分别下降了9.5%和9.7%。相比之下,5月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上涨,原因是此前与亚洲买家达成的交易已经完成,同时越南和巴基斯坦等部分出口国的供应收紧。

点评: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已经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5月指数同比更是降幅明显,超过1/4。去年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这场世纪性涨价风暴,今年都悉数回落,国内外粮食行情如出一撤。市场要清醒地认识到,去年是非理性上涨,今年很大程度上同样在用一种非理性的形式去“回归”。

七、世界银行报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下行趋势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下行趋势,预计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较去年将下降21%,在2024年保持稳定。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需求持续下行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或将温和震荡下行,但全球经济面临的高通胀压力并不能快速得到缓解。

报告显示,自今年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下跌14%,比2022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高位低32%,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跌幅。报告预计今年能源价格将下降26%,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预计为每桶84美元,较上年的平均价格下降16%。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2023年将下降10%,2024年下降3%。多重因素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当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需求下降,“全球经济增速在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价格也随之走弱,而乌克兰危机对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结构性影响逐步消减。此外,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也有影响”。

世行报告也指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俄罗斯和欧佩克的石油供应可能会低于预期,信贷条件收紧可能会阻碍石油或煤炭公司在其他地方增加供应的能力,对化石燃料更严格的监管也可能阻碍相关投资。地缘政治担忧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此外,考虑到2022年夏天欧洲干旱严重影响河流流量和粮食产量,对反常气候的担忧也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大宗商品各品类中,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走势值得关注。对于全世界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的近3.5亿人口而言,粮食价格的下跌影响微乎其微。报告显示,虽然2023年粮食价格预计将下降8%,但仍将处于1975年以来的第二高位。

点评:全球粮价下行也内嵌于这轮大宗商品下行的趋势之中。不过,早早刺破狂热的泡沫,有助于重建均衡,也对降低全球通胀,减缓粮食危机。

八、农业农村部再次部署安排“三夏”生产工作 及时抓好小麦抢收烘干晾晒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导致局部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

一是及时抢排田间积水。要逐个田块排查,对低洼积水地块组织应急服务队,调度适宜排涝机具,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促进小麦生长恢复,便于机收;华北等地小麦还在灌浆期,要继续抓好“一喷三防”全覆盖实施,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促进恢复生长,延长灌浆时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是科学调度机械抢收。要根据小麦成熟度、收获进度及天气变化,精准对接机收服务供需。要协调落实好跨区机收免费通行政策,进一步细化优化服务保障措施,通过24小时机收热线值班电话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打通堵点卡点,确保作业农机畅通无阻、安全作业。要迅速组织应急作业队,千方百计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受灾地块抢收,加强跨省协作和省内协同,第一时间可收能收尽收。对有萌动发芽迹象的小麦,雨晴后含水量降到适宜程度立即组织机械抢收;对倒伏麦田,指导机手压低割台、降低车速、逆向收割,避免造成过多损失。

三是抓好小麦烘干晾晒。要摸排粮食烘干需求,发动国有粮库、粮食收储企业、供销系统、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利用各类粮食烘干机械,尽最大努力烘干晾晒含水率高的小麦,尽量减少损失和霉变。要克服一切困难,保障烘干机械能源供应,最大限度满足烘干需要。充分利用广场操场、房前屋后等各类场所,晾晒收获小麦,防止直接堆积造成发芽霉变。

四是做好发芽霉变小麦处置。要加强排查处置,对发现麦粒萌动发芽的小麦田块,帮助农民及时收获、烘干晾晒,组织粮食收购企业根据发芽程度分类收购,防止出现卖难情况;对发生霉变的小麦,要妥善处置后,根据实际用作饲料、工业用途,避免直接流入口粮市场。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点评:5月底产区的“烂场雨”左右了小麦市场的走势。从日前还是一片产量、质量丰收的预期,突然在各种信息的裹挟之下,来了个大转变,市场主体也从一致看空,内心毫无波澜,变得躁动起来。一时间,新麦提价收购,陈麦拍卖价格大涨,玉米也应声上扬,不出几天,又开始回落。目前发芽霉变情况具体如何,尚未有权威的数据,多是市场自己判断,后市的走势预测也开始出现较大分歧,总而言之,仍需保持谨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之前对开称价较为悲观、低迷的预期,现在可以稍微提升一点了。

九、越南2030年大米出口目标拟减逾四成

财联社5月29日讯 根据越南政府的一份详细介绍其大米出口战略的文件,该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大米出口量从去年的710万吨减少至每年400万吨。这份日期为5月26日的政府文件称,此举旨在“促进优质大米的出口,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保护环境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该文件还称,到2030年,越南大米出口收入将从2022年的34.5亿美元降至每年26.2亿美元。

越南胡志明市的一家大米贸易商表示,尽管越南的水稻种植面积由于气候变化正在缩小,而且一些农民正在转向种植其它作物和饲养虾,但政府新的大米出口战略似乎过于激进。 该贸易商表示,湄公河三角洲的一些稻农正把他们的部分田地变成水果农场,种植芒果、葡萄柚、菠萝蜜和榴莲,但绝大多数农民仍在种植大米。

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印度和泰国。而大米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越南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可能会推高全球粮价。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今年前5个月,大米出口量达近390万吨,出口额约达20.2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40.8%和49%。这也是2013年至今各年份同期的最高增幅。年初以来,越南出口大米价格持续上涨,平均达到517美元/吨。这被认为是近十年来最高的平均出口价格水平。

越南政府文件称,该国的大米出口市场将会多元化,从而可以减少其对任何国家的依赖。菲律宾长期以来一直是越南最大的大米买家,去年占越南大米出口量的45%。该文件称,到2025年,越南大米出口的60%将运往亚洲市场,22%运往非洲,7%运往美国,4%运往中东,3%运往欧洲。越南政府还表示,未来将把重点放在优质、香糯大米的生产上,同时到2025年将低质量大米的产量减少到总产量的15%,到2030年减少到10%。

越南政府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头四个月该国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长40.7%,至290万吨。

点评:在前四个月出口价、量强劲上升的态势下,越南政府提出要大幅削减未来大米出口目标,这是否能实现有待观察。正如湄公河三角洲安江省的一家大米贸易商表示,“我对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表示怀疑,因为大米生产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不是政府的决定。”

十、俄罗斯:将通过“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增加对华粮食出口

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网站5月13日报道,俄罗斯正在加快远东地区一条走廊的建设,以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据报道,克里姆林宫10日表示,将通过“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增加向中国的粮食出口。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内阁和央行在10月1日之前就此制定一项政府间协议。

中国媒体称,在关税、配额和物流等问题解决后,中国将从俄罗斯进口更多小麦和大麦,以减少对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的依赖。报道称,位于俄罗斯与中国边境的铁路转运设施“外贝加尔斯克粮食终端”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截至去年4月,该转运设施建设已完成75%。

目前俄罗斯销往中国的粮食大部分仍是从黑海运出。另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5月12日报道,在粮食协议谈判持续进行的背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责成与中国研究制定协议,通过建立新的“粮食走廊”来增加粮食产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卫星社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不仅有助于刺激俄罗斯的经济,而且对于中国未来粮食市场的发展和战略储备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倡议下的首个项目于2017年3月启动。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消息指出,“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旨在帮助提高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地区的粮食产量,并增加对中国的出口。

点评: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对华出口量却几近于无,“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方案能够落实,将有利于稳定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降低俄乌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将使我国小麦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不过,这也是今年以来压在小麦市场上的又一根大稻草。(点评者:郑文慧)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