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农研院专家做客清华文科沙龙 多学科视野对话乡村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382|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农研院专家做客清华文科沙龙 多学科视野对话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0-13 1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2023年9月27日,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第29期“多学科视野下的乡村振兴”在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王天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朝阳应邀参与讨论,沙龙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院兼聘副教授陈天昊主持。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有近41.5万名观众同步参与。

11.jpg
图 | 沙龙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陈天昊、王亚华、王天夫、李朝阳)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作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之一,乡村仍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发展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如何释放乡村的潜力与后劲、如何拥抱以数字要素为核心的时代浪潮、如何形成兼顾乡村文化革新与修复的乡建路径等具体问题,仍有待探索。来自公共管理、社会学、环境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背景的资深学者从深耕乡村的研究经历出发,围绕何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全面乡村振兴分享深知灼见。


以乡振乡:释放乡村潜能

王亚华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补齐国家现代化短板、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形成普遍共识。

王亚华进一步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首,而有效推动产业振兴的核心则在于充分激活乡村的三大基本功能,即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以香港特区荔枝窝村的复兴为缩影,王亚华详细阐述了一个处于成熟后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衰败乡村如何以自身的天然生态优势为支点、撬动其文化与经济功能,逆转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要素流通关系,化单向流出为双向流动,并蜕变成为香港乡村振兴成功案例的历程。

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为表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构建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思路。王亚华认为,“三治”融合若要产生理想成效,必须各司其职,即“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借助社会机制解决以“熟人社会”为结构特征的乡村的两大治理难题——公共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和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米”。此外,王亚华还提到,乡村治理也应该抓住数字时代的红利,以“智治”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加速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谈及“农村空心化”困境,王亚华认为,可以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部署,根据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分类施策、坚持多样化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根据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采取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的规划思路,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具有潜力成为“热点区域”的村庄,最终从根本上化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22.jpg
图 | 王亚华在沙龙现场


数字技术:链接传统与未来

以乡村运转的社会结构为根基,王天夫认为,乡村振兴与整个时代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选择性亲和,因此,以数字要素驱动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为了“跟上科技浪潮”,更是摸准乡村实情的“对症下药”之举。

结合自身的乡村调研经历,王天夫指出,现在的农村无一例外不在经历着深刻的生产生活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变得很“窄”,除了作物和畜禽的实际种植养殖,种子和畜苗禽苗培育、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农产品包装销售等过程大多已经脱离了农村场域,甚至与农户没有直接关联。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正在向城市生活靠拢,数据时代的到来缩短了城乡居民在学习、购物、娱乐消遣等方面的行为差异。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王天夫看来,面对拥有新面貌的新乡村,将离开乡村的优秀人才重新吸引回去乃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追溯上世纪末至今的乡村扶贫经验不难发现,外来资源提振产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如本地人才主动引领发展营造的效益长远。王天夫将这一现象归因于两类组织的底层运作逻辑不同:外来支持通常会将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科层架构整块迁移到乡村,然而,中国乡村长久地以家为核心,并按照家族、宗族、地缘等社会关系水平地推开,形成一套独特的社会格局。因此,垂直的科层体系并不能适应扁平形态的乡村社会,盲目嫁接而不得其法,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王天夫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跳脱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传统发展路径,转而以数字化转型指导乡村发展。数字技术所构建的社会连接方式以“扁平”、“可及”为主要特征——任何主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与他者建立联系,这既契合乡土社会原本的运作逻辑,也有利于资源与信息在不同场域间互通有无,因此,或将成为更能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33.jpg
图 | 王天夫在沙龙现场


艺术乡建:塑形与赋能

在李朝阳看来,艺术与设计介入乡村振兴,至少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塑形与赋能。

一方面,艺术乡建应着力构建高品质的乡村人居环境,既要科学实施乡村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功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修复田园生态景观,也要考虑如何将文化脉络、民俗特色、乡愁记忆、非遗技艺等无形要素囊括其中,从而使得乡村的民居建筑、自然生态、文化秩序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迸发出不同于城市的“场所精神”

另一方面,艺术乡建也肩负着乡村美育的历史使命。而当前的乡村建设却出现了很多脱离初衷的现象:例如,乡村发展中的同质化现象仍较为突出。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乡村民居及乡村民宿攀比跟风,低水平墙绘、粗糙简陋的农产品包装,使一些乡村逐渐失去了独有的地域特色。李朝阳指出,我国乡村由于自然、地理、民族等差异很大,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是否具有普世价值?在乡村美学体系尚未成熟构建的当下,如何实现艺术与乡村的共生共存?而加强乡村美育,对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和农民精神风貌、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提升乡村建设参与者和决策者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李朝阳进一步指出,艺术乡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保持必要的互动交流,也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协调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44.jpg
图 | 李朝阳在沙龙现场


结语

活动末尾,嘉宾们分别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期许。

王亚华表示,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从传统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过程,这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创造,他相信,经过全社会的携手努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定能成为现实。

王天夫认为,中国正走在世界数字技术发展潮流的前端,把握住时代机遇,乡村振兴必然大有可为

李朝阳则恳切希望各界同仁能够加强合作,因地制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共同为营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注入动能

55.png
图 | 嘉宾合影


(来源:清华文科微信公号)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