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孙继国 许玉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返回列表
查看: 105|回复: 0
收起左侧

孙继国 许玉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778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4 09: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孙继国,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玉兰,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孙继国,许玉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运营成本与运营效率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23(12):20-30.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论文从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两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稳定性,基于2010-2021年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定性;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来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促进银行稳定性;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稳定性;运营成本;运营效率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以及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构建具体的可操作的数字转型蓝图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在数字经济时代中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穆红梅、郑开焰,2021)。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创新,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颠覆性创新,在给其带来业务增长机会的同时,也将产生诸多新问题,给银行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数字化转型使风险的展现方式和业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商业银行在借助数字化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源于银行信息化。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随后,原保监会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支持银行信息化的政策和指导文件,银行信息化进一步推进。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并非单一的信息化,它不仅包括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应涉及到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谢绚丽、王诗卉,2022)。有学者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旨在利用先进的数字分析技术将数字价值充分挖掘,发挥数据的驱动作用,进而推进银行整体经营管理的变革(Cappa et al.,2020)。还有学者认为,银行应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从战略、业务模式和理念等方面开展深层次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重塑组织架构和优化业务流程,将客户融合到数字交互中,更加精准地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杜尔玏等,2021)。

数字化转型虽是商业银行部署的重点战略之一,但关于银行数字化转型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文献大多从金融科技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和技术溢出驱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降低信用风险,改善商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金洪飞等,2020)。此外,有研究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模型,认为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水平。但也有学者主张,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但金融科技并不等同于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前沿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给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商业模式带来变化(郑宗杰、任碧云,2022)。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使用文本挖掘等方法构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利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但影响效果因银行的属性、规模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数字化转型能够缓解银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翟胜宝等,2023)。但也有研究认为,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前期难以实现数字技术对生产率的赋能作用,但当数字化转型程度跨越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将产生明显的红利效应。风险水平方面,有学者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中小银行的风险水平呈倒U形关系,即在数字化转型初期,银行的风险水平会逐步上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银行的风险水平又开始下降(刘慧超、王书华,2023)。

尽管已有许多学者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效应进行了研究,但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分析数字化转型对生产率、风险水平的影响,将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稳定性联系起来、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商业银行稳定性是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稳健经营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是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银行稳定性涵盖了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两个方面,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均意味着银行稳定性的上升(顾海峰、卞雨晨,2021)。盈利能力是银行通过经营活动获得收入的能力,能够充分反映银行的经营水平与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业务领域来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盈利能力,有助于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促进银行的稳定性。风险承担能力是商业银行在面对各种风险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保持资产质量和负债结构的合理性,维持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充足性,避免资本损耗和经营中断的能力。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来强化自身韧性、提升风险承担能力,有助于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鉴于此,本文拟基于2010-2021年我国189家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从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两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稳定性,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对已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二,从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的视角验证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盈利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的内在传导机制,全面阐释数字化转型促进银行稳定性的科学内涵。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没有很强的依从性,在与客户完成商业交易后,没有强大的客户跟踪机制,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无法根据客户的反馈或建议改善业务。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客户生活的深度融合,使得客户由简单的金融消费者转变成为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者,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粘性(穆红梅、郑开焰,202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了金融供给质量,进一步开拓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提升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此外,传统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充分了解现有客户群体的信用状况。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多个维度上深入地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消除了以往单一数据来源的限制,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银行业务的质量,优化了信贷风险管理效果,提升了银行风险承担能力(Maria & Petersen,2019;翟胜宝等,2023)。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促进银行稳定性。

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首先,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息搜集成本。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中,银行主要从征信、财务等浅层维度来识别客户风险,客户信息的获取成本较高。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银行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捕捉能力,进而降低了银行的信息搜集成本(Goldfarb & Tucker,2019;陈冬梅等,2020)。其次,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业务的交易成本。传统的信贷模式程序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而商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信贷模式,可以节约银行的贷款交易成本。最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经营管理费用。数字化转型促进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营销和业务的网络化,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也推动银行向轻资产化方向发展,进而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管理费用(李运达等,2020)。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变革从信息搜集成本、贷款交易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三个维度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而银行运营成本的降低又能为银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提供有利支撑,拓展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从而促进银行营业收入增长,推动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银行运营成本的降低,银行的资本储备也进一步增加,为银行提供了更加宽裕和灵活的资金使用空间,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风险管理中,进而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升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宋光辉等,2016)。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稳定性。

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首先,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客效率。商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实时了解供应链的最新动态,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金融供应链体系中,使得银行能够广泛接触到更多符合条件的潜在客户,进一步开发新的需求市场,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客效率。其次,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营销效率。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技术能从复杂多样的网络数据中挖掘用户的数字足迹、社会关系、行为习惯等特征信息,并将其绘制成“客户画像”,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精准区分,快速识别客户需求、向客户推送定制化信息,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营销效率(Chaney,2014;薛熠、张昕智,2022)。最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了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数据集市,制定了标准化业务流程,能够优化传统业务运作方式,有效提升银行内部的业务衔接和推进效率。数字化转型带来了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变革,从获客效率、营销效率以及组织管理效率三个方面提升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越高,其业务服务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也会越高,由此提高了客户忠诚度,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银行运营效率的提高,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效率也会提升,加快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银行通过管理风险资产和优化资本结构,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有效抵御外部不利冲击,增强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了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稳定性。

综合上述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

11.jpg

三、研究设计(完整版详见知网)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

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列(1)和列(3)可知,在未引入控制变量时,数字化转型指数的估计系数均正向显著,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促进了银行稳定性。从列(2)和列(4)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净息差的估计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对Z值的估计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控制变量的引入与否对回归结果没有影响,假设H1成立。

22.jpg

(二)内生性检验

为排除内生性问题,借鉴许家云等(2022)的做法,选用同年份除该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滞后一期的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IV)进行内生性检验。一方面,同年份的商业银行面临相似的外部环境,其他商业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也会给银行自身形成转型压力,满足相关性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方面相互独立,其他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会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满足外生性要求。

表3报告了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从列(1)和列(3)一阶段回归结果可知,工具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表明工具变量对于内生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从列(2)和列(4)二阶段回归结果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的估计系数均正向显著,与前文的估计结果一致。此外,本文还对工具变量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弱工具变量检验F统计量大于10,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过度识别检验p值大于0.05,说明工具变量为外生变量。以上结果表明,在考虑变量内生性因素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作用仍然存在,基准回归结论稳健。

33.jpg

(三)稳健性检验

第一,为排除变量选择偏误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选择营业利润率(OPM)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风险资产占比(RWAR)作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检验。从表4列(1)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营业利润率的估计系数呈正向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银行盈利能力。从列(2)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风险资产占比的估计系数呈负向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银行风险资产占比,进而提升风险承担能力。上述结果均与前文一致,本文的结论并没有因为变量的选择而产生偏误。

44.jpg

第二,考虑特殊事件冲击影响,剔除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研究样本,回归结果见列(3)和列(4)。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指数的估计系数均正向显著,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

第三,剔除观测期间小于5年的研究样本,采用数据获取比较完整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见列(5)和列(6)。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指数的估计系数均正向显著,基准回归结论稳健。

(四)异质性分析

1.地区异质性。本文首先去除全国性的6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后按照商业银行注册地所在省份将剩余样本银行划分为东部地区商业银行和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两组进行异质性检验。其中,东部地区商业银行共119家,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共53家。回归结果见表5。

55.jpg

从表5的列(1)、列(2)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净息差的估计系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子样本中均呈正向显著。从列(3)、列(4)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Z值的估计系数在东部地区子样本中呈正向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子样本中不显著。这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作用更明显。可能原因在于,东部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水平更高,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

2.规模异质性。本文根据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类型的划分标准,将样本银行划分为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两组进行异质性检验。其中,总资产规模高于5000亿元的为大型商业银行,共36家,总资产规模低于5000亿元的为中小型商业银行,共153家。回归结果见表6。

66.png

从表6的列(1)、列(2)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净息差的估计系数在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子样本中均为正但不显著。从列(3)、列(4)可知,数字化转型指数对Z值的估计系数在大型商业银行子样本中更大且更为显著。这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作用更明显。可能原因在于,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数字基础设施完备,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风险承担能力,而中小银行借助管理机制灵活、决策链条更短、贴近客户需求等优势,也能够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


五、机制分析(完整版详见知网)


六、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促进银行稳定性;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是数字化转型促进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渠道,即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来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促进银行稳定性;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作用更明显。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借助数字技术加速传统经营业务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稳定性。同时,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注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跨部门合作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等,利用数字技术不断降本增效,充分发挥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在促进银行稳定性中的作用。第二,各类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实现错位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管理水平和信用方面的优势,以科技赋能金融平台建设,简化业务流程,实现全面转型。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提升盈利能力,助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第三,政府和监管部门不仅应提供金融帮扶,还应强化指导和监督。推动银行落实战略规划、组织流程、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要求,强化对数字金融应用的规范,确保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载于《农村金融研究》2023年第12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