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淼(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痛点和难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彻底消除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长期性、动态性和相对性,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只就乡村论乡村,更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真正实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是新时代党对城乡发展形势的精准把握,体现了党对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深刻认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破除制度障碍,推动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等全面融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变过去把人力、财力、建设土地等单向度集聚到城市的片面做法,处理好社会主义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这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农业的互相支持和互相带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下的工农业是消除剥削压迫生产关系后的经济基础,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产业,最终目的都是满足全体人民的生活需要,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将工农业统一起来,平等对待,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消除工农业利润分配不合理的“剪刀差”,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工农互促。加快形成城乡互补的实现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缓和城乡生产力不协调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落实机制,协调城乡居民在融合进程中的利益矛盾,形成城乡居民利益分配的统一标准,从根本上维护好全体人民的利益。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机制,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处理好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城乡实现共同繁荣。 二、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和丰富乡村经济形态 通过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和丰富乡村经济形态,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一是把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要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注重培养农民发展生产、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基本技能,激发欠发达地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要支持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平台发展,以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发展现代高效种养和生产性服务业。要立足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乡村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新格局。三是构建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到2025年顺利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目标。要做好对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在保证物流普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完善电商配套服务,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三、强化县域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载体作用 城乡间各类要素流通渠道尚不完善,区域内部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区域发展的战略协同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类要素在不同区域空间的流动效率,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县城是城乡经济循环的交汇点,也是城乡要素跨界配置的天然载体。强化县域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县域要发展,人才是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要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高端人才,也要培养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挖掘更多乡土人才,建立县、镇、村三级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加强乡土人才间相互联系和交流。通过培训指导,让乡土人才强起来,多渠道给乡土人才充电增智,在生产信息、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乡土人才倾斜和扶持,增加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责任感,让乡土人才成为县域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要将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衔接起来,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推动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最后,要重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在人口、土地、资金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县域内不同生产要素,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源:乡村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