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中的运用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837|回复: 0
收起左侧

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中的运用研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3-9 1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陆岷峰(江苏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徐阳洋(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新技术在金融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普惠金融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新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广泛关注与深度研究。
  文献综述
(一)关于普惠金融发展中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车卉淳、卞启超、许秀江(2018)认为普惠金融服务群体一直都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之外,造成金融资源严重错配。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碎片化的金融需求需要大量金融机构服务,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分散化的经营模式,从而满足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碎片化的金融需求。欧阳红兵、李雯(2018)指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金融排斥问题,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服务无法做到普惠,创新程度低,面向大众的金融产品单一,而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协议可以连接所有的互联网端口,打破时空地域限制,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区块链去中心化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可编程特性以及高安全性特点有助普惠金融建立智能生态体系。姚琥(2018)主要以农业银行的实际案例指出区块链在普惠金融的前瞻应用,农业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其“农银e管家”电商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了多方参与的信任问题。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智能合约,可以帮助商户获得农业银行的信用额度,但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区块链当前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如高频交易,信息保护等问题仍需要不断完善。
(二)关于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方面的运用研究
    李潇、严存宝(2018)认为支付清算系统在应用区块链后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支付清算系统。一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点避免了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而由交易双方直接发生交易,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信息不可篡改的特点确保信息的真实、稳定、可追溯,资金流向随时可以被用户查看。童静、丁艳(2019)表示区块链在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表现在数字身份认证与金融安全基础架构以及分布式的清算机制三方面。其中在数字身份认证方面,区块链技术凭借其核心模块“数据单元模块”与“数据链条”上的数字身份认证可以高效、便捷地帮助金融机构验证用户账户。在金融安全基础架构方面,传统的支付体系将敏感数据集中在云端,并且基于密码学建立“安全屏障”,但是这种“安全屏障”总会被打破,而区块链则可以将金融安全基础架构集中在局部,区块链由于数据不可篡改,风险只能局限在局部,这也是一种容错式的监管机制。在分布式的清算机制方面,区块链技术使得交易双方直接发生交易,不需要通过第三方,降低了人为欺诈或操作风险。周猛、李勇(2018)表示在信任机制上,任何领域都需要中介的参与,支付清算领域也不例外,交易双方的银行需要在中心机构开设备付金账户,跨境支付则更加复杂。但是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清算则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在信息共享方面,由于交易信息都集中在区块上,并且系统都对外开放,参与者尤其是银行可以进行信息共享。
(三)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研究
    魏亚楠、戎袁杰、刘明巍(2018)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两大痛点,信息不对称以及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区块链去中心化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的特点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传递以及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林楠(2018)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可以解决交易账本透明度问题,加强金融脱媒,降低人力操作环节,缓解人力成本过高问题,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郑君宇(2019)指出网络供应链金融的局限性在于小微企业融资速度无法跟上,信用风险难以避免,风险控制难,金融服务无法扩大,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实现数据信用的精准传递,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的缺陷,提高小微企业融资速度,快速识别核心企业信用变化以及交易过程中的任何欺诈行为,降低风险控制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上述学者对区块链技术的运用等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区块链在普惠金融、支付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对推动区块链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就目前研究的层面来看,尚未将区块链技术与普惠金融的风险点进行深度融合研究,仅有针对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中存在风险的一般分析,具体工作缺乏可操作性。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须抓住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主体成份,以小微企业供应链上点的研究来启发面上工作,通过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点进行追根溯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痛点,研究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般性原理、方法及着力点,从而用于推广与运用。
  区块链技术在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的运用
(一)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流程剖析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存在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依据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贸易往来以及其他信息,为自身融资增信,从银行、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同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小微企业供应链依靠核心企业的优势,更易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将小微企业的风险由不可控转变为相对可控(见表1)。根据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不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采购环节的预付类供应链融资、生产环节的存货类供应链融资、销售环节的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三种。
11.jpg
    其业务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买方核心企业向卖方小微企业发出订单申请,卖方收到订单后向买方发出单据,卖方可以进行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卖方利用金融机构资金或自有资金进行备货以及发货,卖方可以用存货进行融资,买方收到货物后,可以用应付账款融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22.jpg
(二)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供应链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贸易真实性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就是贸易的真实性,只有贸易真实才能产生真实融资需求,才能产生可靠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才能保证上下游企业及时还款。贸易真实性风险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主要表现在:第一,参与主体众多。供应链主体一般包括: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零售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在业务往来中涉及多个环节,而且不同的主体信息主要在自身的系统内发生,彼此缺乏信息交流和互换,导致信息不能自由流通,容易进行信息伪造。第二,单个主体只能确定涉及自身的信息,而从其他参与者搜集的信息则难以确定其真伪。同时庞大、复杂的数据需要金融机构花大量的时间、成本进行搜集以及真实性的辨别,而金融机构对信息真实性辨别成本过高容易导致造假者造假动机变大。第三,不同参与主体的关联度不高,容易形成数据孤岛。参与主体的系统化程度较低,尤其是上下游企业信息管理能力不足,使得数据无法追踪、无法整合、无法共享,企业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变小,影响了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从过去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供应链金融风险业务可以看出,虚假贸易占据绝大多数。通过虚构应收账款,同一货物多次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资金。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已有应收账款登记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主动去登记,已经登记的也不够完善,直接加大了金融机构融资风险,从而引发银行资金损失。
    2.信息造假或操作失误产生的操作性风险
    供应链金融中也经常发生人为失误或者人为故意操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供应链条较长,上下游企业融资涉及的主体众多,业务流程复杂,容易诱发金融投机主义,产生信息造假风险。尤其是小微供应链金融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业务人员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从业人员审核资料、核算抵押物、查询应收账款真实性、贸易往来是否真实等,操作流程较多,长链条中信息传递容易失真,部分小微企业在财务信息方面进行造假,美化财务报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电子订单、存货融资需要物流企业配合,甚至是仓单质押。一旦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失误,导致货物发生丢失,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资金损失,增加小微供应链金融风险。市场上发生的假票据融资现象,如青岛港事件中以虚假仓单重复质押融资都属于这类风险。
    3.供应链金融业务低效率风险
    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虽然链条产生闭环,但是决策科学性程度较低,诸多业务主要依据业务人员的经验,智能化、流程化程度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包括若干个产业链条,从“三流”视角分析任何主体可以发现,各个产业链形成一个垂直性的网络,庞大复杂的网络需要借助于科技手段才能判断出真实的风险情况。在业务灵活性方面,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企业会签订一纸合约,合约生效后必须根据合约的内容进行操作,缺乏操作的灵活性。但由于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会随之改变,如贷款企业随着市场环境、风险等级的变化,支付的贷款利率也应变化,而合约规定双方根据某个利率后,各方都必须依据该利率执行,这就导致供应链业务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效率较低。
    4.链条较长导致人力成本过高的风险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中,除了应收账款融资以外,预付款融资和存货融资这两种融资模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成本进行贷后管理,比如需要请评估机构对抵押物信息进行评估,业务人员对抵押物进行核算,而且供应链金融链条会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交易节点,导致链条不断拉长,过长的链条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进行管理,不仅影响了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也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从而提高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区块链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底层技术,是以时间为顺序,结合密码学确保数据无法篡改、无法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其中数据区块是按顺序连接组成的链接式数据结构,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可追溯、链条自动优化等特征。在防范与控制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中,区块链技术可以直刃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点与风险源。
    1.区块链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化解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
    区块链具有可溯源性。任何数据只要存储在区块链上,都会打上时间戳,确保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被准确的记录,从而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可以被有效的追溯。区块链还具有信息不可篡改性,只要交易活动达成,相关数据信息即按照时间顺序被存储在区块上,从而被永久安全的储存着,为互不相识的参与主体提供信任机制,如果某个主体想篡改数据,需要控制超过50%以上的节点,而区块链中的节点会随着交易活动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当篡改成本超过获利时,数据就会更加安全。因此,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确保了信息的真实,供应链中所有参与主体的交易信息数据都会集中在区块上,获得授权时即可查看相关信息,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时,金融机构不需要到所有的节点进行数据搜集,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建立透明的融资账本,这就破解了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时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有效解决贸易真实性问题。
    2.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结构以及不可篡改可以防止小微企业供应链信息造假
    传统的数据技术架构都是采用一个中心节点,该节点可以对整个链条进行管理,各参与节点的信任关系均由中心节点负责。而区块链技术则不同,区块链技术是由大量的权利义务均等的节点共同组成点对点的网络,不存在所谓的中心节点,任何节点都有数据库管理权利,同时也负责向其他节点传播数据变动情况,所有的节点数据都必须保持一致,各个节点不需要借助中心节点才发生互相信任行为。鉴于各个节点数据的一致性,当某个节点发生损害时,区块链整体运作不受影响,除非超过50%以上的节点同时受到损害,因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分布式存储则借助互联网让电脑中的磁盘空间成为一个分散存储的虚拟存储设备,小微企业供应链交易产生的数据可以分散的存储在任何地方,此外数据存储是被切割后存放在存储设备里,好比50个鸡蛋不是放在一个篮子,而是存储在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总和为50。这也意味着海量级的数据可以安全的储存在区块链中,除非源头数据存在问题,否则数据存储后就无法进行篡改。
    3.区块链技术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约提高小微企业供应链业务效率
    小微企业供应链的多链条性,增加了决策科学化难度。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很多业务节点需要业务人员整合多种数据形成有效信息,需要工作人员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在供应链中数据的验证还需要人工进行审核,在资金审批环节、审批流程、审批岗位都涉及透明度问题,其中在融资审批流程就需要金融机构的众多部门层层审批以及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参与,这些问题导致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复杂繁琐,处理效率低下,但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可追溯性,可以让参与主体追溯到任何信息,帮助决策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此外,智能合约的存在,一方面借助特定的编程将部分人工操作进行电子化,同时将人工审核的数据对接到区块上进行自动审批核实,不同的系统进行分散部署,数据直接进行加密,借助智能合约将数据与系统二者建立勾稽关系,极大的提高了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的效率。
    4.区块链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可以降低供应链业务成本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金融机构需要和各个主体逐一发生交易行为才可掌握真实和完整的信息,而区块链技术依据数学算法的共识机制,使得金融机构不需要和参与主体逐一打交道,也不需要在融资时,相关公司提供担保,参与方对算法信任即可构建互信机制,从而达成共识,区块链由于节点众多,还具有广播机制,任意节点都会将区块链所有的信息传播给其他节点,所有的参与主体信息共享,避免了人工收集(见图2)。此外,智能合约对解决小微供应链金融中人工成本过高问题也具有一定作用。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共同形成的技术成果。智能合约是主要以数字形式定义的合约,只要系统读取数据符合合约制定的标准,就会触发合约的自动完成并且会忽视任何阻碍,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减少人工操作程序,进行自动化运营。
33.jpg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优化模式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种类较多,这里仅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来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优化路径,从而推导出其他业务的一般运用原理。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以上下游小微企业和核心企业签订的真实业务合同为依据。具体而言,核心企业一般处于买方,向小微企业采购相关商品或原材料,小微企业给核心企业供货并形成应收账款,其业务流程(见图3)主要包括:1.核心企业向上游小微企业签订采购合同。2.上游小微企业向核心企业发货。3.核心企业向上游小微企业出具应收账款单据。4.上游小微企业凭借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5.核心企业承诺向金融机构付款(有些核心企业还必须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6.金融机构审核材料并进行放款。7.核心企业到期向金融机构还款。
44.jpg
    上述业务流程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信息真实性和操作性等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运用可以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借助区块链技术,核心企业与上游小微企业签订采购协议,采购相关商品。作为供货方的小微企业则取得应收账款智能资产,同时结合智能合约刺激合约自动生成并执行,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时核心企业也无需出具担保承诺。基于区块链技术嵌入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如下:1.核心企业向上游小微企业签署电子订单。2.小微企业生产并向核心企业发货。3.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在收到货物后,向上游小微企业出具应收账款电子单据,同时应收账款智能资产自动生成。4.上游小微企业凭借自动应收账款智能资产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并提交相关资料。5.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并对应收账款智能资产进行转让交易。6.智能合约自动生成,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小微企业三方进行签名交易,应收账款转让至金融机构名下,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7.在智能合约的约束下,核心企业到期按时还款。
    以沃尔玛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中国猪肉产业供应链为例,沃尔玛向猪肉供应商签署电子订单发出采购申请,猪肉供应商发货,沃尔玛收货后发出应收账款电子单据,并且自动生成应收账款智能资产,沃尔玛利用IBM公司的区块链技术,可及时将猪肉的农场来源细节、批号、工厂和加工数据、到期日、存储温度以及运输细节等产品信息以及每一个流程的信息都记载在安全的区块链数据库上。猪肉供应商凭借智能应收账款进行融资,金融机构获取授权后可以查看信息真实性,沃尔玛可随时查看其经销的猪肉原产地以及每一笔中间交易的过程,确保商品都是经过验证的。全程追踪可保障食品变得更健康,为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好处,消费者信任度自然会上升到新高度。同时,有效安全的数字化信息记录以及快速的供应链追根溯源也令沃尔玛的交易效率上升到新层次。
    上述这七个步骤,都是沃尔玛通过其核心管理和质量监管体系链进行数据上链,除小微企业向核心企业发货需要核心企业确认以外,其余步骤均在链上完成。信息集中在区块上并根据时间顺序形成固定记录,信息真实而不可篡改。小微企业融资时的合约均是自动生成并需执行的智能合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缓解了供应链金融风险。在区块链嵌入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后,应收账款由小微企业转让给金融机构,所有权被转移,这种业务也被称为保理业务,业务设计的优势在于,区块链技术可以使资产数字化同时产生流动,应收账款直接进行转让,无需抵押担保,操作省时省力,智能合约也可以支持小微企业提前还款,收回应收账款。区块链在反向保理业务运用上,优势更明显,在采购环节,核心企业即可向上游小微企业出具附带融资的应收账款智能合约订单,一旦核心企业确认收货即可自动执行,省去前五个步骤,直接进行第六个步骤操作,一站式解决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区块链嵌入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针对普惠金融中的各类风险源,有针对性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普惠金融各类风险,为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提供了坚实基础。整个流程如图4所示。
55.jpg
(五)关于完善区块链技术解决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措施
    1.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各种手段
    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单一区块链技术在支持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有限,需要综合运用其它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区块链数据的获取度,增加数据维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区块链在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中形成科学决策。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源头数据失真问题以及信息的及时获取和风险的贷后管理。因此当前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需要配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才能最大化发挥技术的变革性作用。
    2.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区块链可以有效控制与管理金融风险,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区块链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当前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等在区块链的研究上仍处于研发、验证阶段,而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还有赖于金融科技基础建设。区块链可以防止信息进行篡改,但是对于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则无法保证。实操中,大量的凭证是人工录入的,人工录入过程中数据可能失真,即源头数据可能有误。所以,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当前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如切实加强大数据体系的建设,通过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从源头上解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要加快在线签署和数据自动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实时记录相关信息,结合区块链的加密技术,解决源头数据失真问题,同时还需要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所需的各类硬件,提高数据的流转、传输效率与速度。
    3.推动核心企业的经营系统与银行的系统进行对接
    开放银行是银行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开放银行主要是将自身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即API)通过Open API、SDK等开放给银行的合作伙伴。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和其他参与者共享数据、技术、程序、流程等业务,给系统内的参与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从而产生新价值、新功能。在供应链中,商业银行的API和核心企业的经营系统可以互通,银行将API对接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将经营系统开放给银行,银行给核心企业提供查询、消费、资金划转、跨境支付等金融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系统在线获得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获取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的信息,使得风险控制更有效、金融业务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4.加大区块链技术运用研发力度
    区块链技术尚需完善,主要表现在:其一,共识机制效率较低。所谓共识机制主要指区块链对发生在相近时间内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达成共识的算法。区块链技术在发挥作用时必须具有一定效率的共识机制,只有这样,交易前后顺序的差异性才能体现出来。其二,区块内存容量较小,信息处理速度较慢。目前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处理速度只有8次/秒,而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处理速度每秒可以达到上万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在高频交易中,区块链技术的效率非常低,无法满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此外,随着市场活动的增加,信息存储可能达到海量级,并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必须提高区块链技术的高频处理效率,扩大区块的容量,因此当前必须加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大区块链技术运用研发力度。
    5.重视区块链专业人才培养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应用技术,综合密码学、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学科交叉度高。区块链也是新兴崛起的技术,开发难度非常高。当前必须从多角度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改革课程体系,聘请金融科技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应当,政府应当积极吸引各类区块链人才,建立人才库。企业应该重视对区块链人才的培养,加强科研投入,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集中力量突破技术难点,更好的发挥区块链在小微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6.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当前严重的信息泄漏风险。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需不断地完善,用法律法规来指引区块链应用的发展。法律制度相对于技术的变革具有相对滞后性。目前与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基本处于空白,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中可能会产生违约风险等隐患。当前应该结合区块链的特点和应用前景以及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实际尽快制定出法律法规,规范业务流程,让区块链技术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结论与建议
    基于区块链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运用中的重要性。要以点带面,推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及各类金融管理中广泛运用。但是区块链只能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无法解决源数据真实性,因此,推动区块链在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同时,还应关注金融基础数据的真实和可靠。由于金融机构的创新力度也与监管政策的创新力度有关,监管层应积极推动监管理念升华与方法的创新,全力支持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