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前两个月,随着宏观组合政策靠前发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上春节假期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起步平稳、稳中有升。但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犹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从1~2月主要指标来看,包括出口、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物价等在内的指标均较去年12月有所好转,但服务业生产、社会消费品零售、基建投资略低于去年12月增速。具体来看,推动年初经济稳中有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需韧性较强。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并未失速,在主要国家库存回补的带动下反而表现出较强韧性。1月、2月全球制造业PMI回升至50.0%和50.3%,已达到2022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受外需带动,出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1~2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7.1%,大幅高于去年12月的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名义增长0.4%,去年2月以来首次转正。外需改善对制造业生产和投资都有较为明显的拉动。1-2月制造业增长值同比增长7.7%,快于去年12月的7.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去年12月的8.2%。
二是市场预期改善。从居民端看,1月末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88.9%,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1%,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两者缺口收窄至6.5个百分点,低于去年末的7.0。受此带动,元旦、春节期间居民国内出行和旅游收入恢复率持续上升。1~2月包括汽车、通讯器材以及房地产相关消费同比增速均较去年12月有所加快。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同样超出市场预期。
从企业端看,1月、2月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为54.0%和54.2%,继续处于扩张区间,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则连续两个月回升,反映出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回升,对制造业投资产生积极提振。比较典型的是1~2月民间投资增速改善,占累计投资增速比重达到52.6%,上升至去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三是政策效果显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首位,加上年初以来金融政策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相关产业受到明显提振,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
体现在数据上,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1%,增速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6.4%和17.7%。
同时还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集中表现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
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3%,高于去年全年的5.9%,但相较于去年12月单月的6.8%仍然有所放缓。佐证指标显示,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1月和2月分别为53.9%和53.5%,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节后项目的复工情况也不及预期。基建投资之所以小幅放缓,除受低温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地方债发行速度相对较慢,以及中央对12个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因素相关。不过,今年财政政策力度总体高于去年,有望支撑后续基建投资增速保持回升。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0%,较2023年全年的-9.6%和12月当月的-12.3%均有所收窄,但相当程度上源于基数因素。从房地产销售、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资金来源增速等几个指标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寻底阶段。当然,受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推动,1~2月施工面积降幅有所收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同比降幅也有所改善,但尚未扭转整个市场目前仍然疲弱的势头。
整体来看,开年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但如果要实现5.0%的年度增长目标仍然并非易事,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从相关政策部署来看,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关注物价走势,着眼于“精准有效”,随着美联储降息启动,我国政策宽松的空间有望打开。财政政策力度大于上年,特别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继续加大化债力度,有利于缓解各方面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担忧。扩内需政策已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快落地。房地产方面继续标本兼治化解风险,地方政府放松需求政策并加快保障房建设,监管层通过融资协调机制优先救助项目等。
我们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约为4.5%左右,后续随着基数回落和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有望逐渐向年度目标逼近。(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