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丁时勇(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成就最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也在农村。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同时又聚集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既是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未来工作中统筹谋划、积极推进的一件大事。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投资新模式。一是抓谋篇布局,健全三级规划体系。按照乡镇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区县汇编乡村发展规划、市级统筹乡村振兴规划的自下而上、横向分解、上下结合的思路,突出特色产业布局、留足发展空间、做好规划衔接。二是抓标准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等建设,发展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配送投递、电商平台和农贸市场网络,形成标准体系。三是抓服务均等化,建设新型乡村生活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地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加快建设城乡教育联合体、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扮靓镇村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聚适度集中居住。四是抓资金投入,探索多元投资模式。用好金融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以农村土地、资产预期收益为引力,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投资;以确权登记为保障,吸纳社会主体参与投资;以贴息贷款为支持,鼓励金融资本参与投资。
加大涉农惠农科技投入,着力推进科技服务装置建设,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是抓基础科学研究。依托西部独特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良品育种、农业生物、精深加工等共性关键“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夯实农业科技基座。二是抓科技装置落地。聚焦重点产业,复制推广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益海嘉里央厨研究院、中原食品实验室院(校)企业共建中试基地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三是抓数字技术应用。试点建设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迁移整合并迭代升级现有的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运用平台,实现农产品选种、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消费服务各环节数字技术与农产品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推动全产业组织管理体系重构。
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壮大,着力推进食品农产品加工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是抓产业赛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琢磨透“土特产”三个字,应抓住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这个“牛鼻子”,实现区域联动、“田”“园”互动、城乡融动,按照“规划布局供原料、全链谋划构集群、顶层设计创赛道”的思路,纳入各地各级的“十五五”前期工作。二是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建设标准化供应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物流运输方案,加强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的产销对接;依托通道建设,提升重要物流枢纽的农产品运输能级,建立平急两用的成品粮储备体系,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腹地。三是抓产业集群建设。在加强存量龙头企业培育的基础上,出台刺激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升规入统,创新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培育建设一批直播培育基地,探索“新农人+新营销”的优品宣传推介模式,促进一批具有西部辨识度的“爆品”出圈出海。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试点,着力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增强“向心力”“吸引力”。一是抓枫桥模式推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抓农村改革深化。创新“三变”改革模式,引导城市资本、人才、技术等入乡,通过市场化方式有序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等,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重大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综合配套。三是抓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打造涵盖民风民俗、邻里关系、历史文化、建筑传统风貌等乡村根脉灵魂的动力体系。(来源:人民政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