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杨志文:以县域为主体推进乡村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39|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杨志文:以县域为主体推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4410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8-5 0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杨志文(湖北省咸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强调了县域发展的重要性。当前,从县域角度看,各地普遍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财政、就业及民生保障承压。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从县域来看,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要求,从更高视角谋划新型工业化,用更精细理念建设更高品质新型城镇化,并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补齐新农村建设短板的角度,以县域为主体推进乡村振兴,催生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动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要实现规模化、精细化,势必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此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农民向城市转移,但不可盲目强推农民进城。破解这一难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前提在于认清以下两点,一是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农民通过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具备了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安家立业的基本条件;二是城市快速发展为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居住与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两个基本条件为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可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又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地方政府对农民家庭情况细致调查摸底,配套激励与保障农民进城就业与居住的政策措施。具体来讲,要逐村逐户准确掌握农民家庭的人口构成、就业情况、收入规模、农产农地情况等;要注意农民家庭的就业稳定性与收入稳定性,以及与城市居住成本的匹配性特征,确保农民在城镇“进得去,留得下,稳得住”;探索提供涉及住房、就业、教育、医保、养老等一揽子政策,同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统筹考虑县域城镇化的多元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事实上,当前阶段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来源更加多元。从域内来讲,存在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改善性购房、租赁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具备城市更新、功能配套等需求。从全域来看,参考各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道路,并不只是存在向大城市与城市圈层集中的单向度路径,同时伴生有人们对卫星城、功能小镇与特色聚集区等反向需求。从推进共同富裕、共同缔造及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看,不能只注重大城市发展的经济性而忽视整体发展的社会性与协调性,应自觉推进县城更新,提升乡村建设规划性。



明确乡村建设的可行性、经济性与现实性是县域城镇化中的重要一环。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来看,在山地丘陵地区,精细化成为必然选择。基于此,村湾规划、村居再造、农业资源改造提升成为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三者之间相互依托。

村湾规划、村居再造的动力在政府、在村民。村湾选址的科学与安全、集约与集中更多是政府考虑的事情,村居设计与规划、功能与实用则是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需要寻求专业规划机构与院校的支持,在综合考虑地理山川、水文气候、劳作休憩习惯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在整体考虑家庭人口规模、居住功能需求、生产生活需要等的基础上设计建造农村住宅。专业机构需要帮助解决村居空间布局、功能配套、地基墙体与屋顶设计、采光通风,甚至排水排涝等技术问题。

闯出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全国有5亿多人口居住在乡村,广大农村地域广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存量空间。从经济发展协调性看,当前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紧迫性。《决定》强调,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就是要闯出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农村组织化程度的能力,影响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从产业选择看,县域可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将农林牧副渔作为产业选择方向用以对接全国大市场,但应确保在产业选择上做到相对集约、专业经营。一般来讲,在单一品种品质上能做到最优,就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在整合资金与技术扶持方面,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探索整合行政事业专业资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充分发挥镇村湾联动效应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断提升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商业化水平。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产业链条特征看,多方联动突破十分关键,不能只管生产不顾销售,推动产业升级,必须从产业链条各环节寻求突破。同时,在推动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共同构建产业兴旺发达的良好生态。

找寻县域经济突破新路径

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境,要从自身存量中寻求发展优势,从产业布局分工中寻找自身定位,从产业转型升级中找寻自身赛道,更重要的是形成更加宽广的产业视野,从三产融合的角度找寻县域经济突破新路径。

不论是工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只要符合地域优势,都有望成立县域经济支柱。就工业而论,除了挖掘存量基础,找准产业方向突破前进,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新产业、新制造均有可能在县域内组织相关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服务业而论,可以“产业在内、市场在外”,大健康、信息服务、电商与跨境电商、保姆与管家服务等,均有可能在县域内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比如湖北各县域,依托以货运功能为主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有机会在跨境电商领域形成产业规模。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论,更是提高竞争力的有利时机。县域如果在农林牧副渔等某一方面、某一品类,找到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够实现品质化和品牌化发展的农产品,比如特种鱼类、特种中药材等,就有希望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链条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在寻求县域经济突破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信息化。信息化能够将资源整合、渠道打通,同时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方面作用明显。(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1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