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农产品“卖难”问题始终是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为止,中国用70年的时间完成了典型西方国家至少两三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社会消费对农产品及其背后的农业生产经营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但“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经营是我国农业的突出特点。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线下农业产业链主要由约2亿小农户、千千万万的商贩和毛坯型批发市场构成,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传统产业链体系相对是低效能、高损耗、高成本的,几乎没有环节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小农户与市场分离,难以分享从田间到地头、到市场、最终到消费者的整个产业链条的收益。
这一问题,在传统电商模式中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只把销售环节搬移到线上,难以解决传统产业链体系的根本问题,也就形成了传统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上行难”现象。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是贫困地区稳脱贫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9年底的0.6%。同时,也应该看到,刚脱贫的贫困人口存在一定返贫风险,农村低收入户也存在致贫风险。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一产收入占四分之一以上,由于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农产品销路事关脱贫稳定性。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进一步激化了农产品流通的矛盾,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农产品出村进城发生了“最初一公里”堰塞效应,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多地出现了时令农产品批量性地发生滞销和烂在地里的情形。
农产品新电商模式成为化解“卖难”危机、稳定农民收入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给与了很大支持,一些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也踊跃创新,涌现出农产品新电商模式。在这诸多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的农产品新电商模式十分抢眼。过去一年来,经过课题研究团队对拼多多相关实践案例的跟踪调研了解,其农产品上行的“超短链”模式对于创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具备农产品上行“超短链”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基因,它主要以“拼”的模式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大批量的当季农产品,同时整合供需两端的信息,在农产品的成熟周期内精准匹配消费者。此种商业生态已成为突破农产品上行难困境的重要路径。根据拼多多发布的数据,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1364亿元,较2018年的653亿元同比增长109%,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商家数达15.7万家,较上一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13%。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变化,既体现出企业在农产品电商方面的积极创新,也表明农产品上行、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新冠疫情期间,农产品新电商模式也在抗疫助农方面表现突出。从拼多多平台数据看,自2月10日开通抗疫助农专区以来,截至3月31日,拼多多已累积售出滞销农产品突破5000万单,总计超过3.55亿斤。期间,直播形式的应用通过缩短消费者与农产品产地的在线化距离,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信息的传递,对于一些风情和物产兼具特色的农村地区而言,非常有利于特色产品的消费传播。截至3月31日,仅“农产品上行”的“市长县长直播间”在拼多多平台已累积吸引近了1100万消费者参与消费。这些现象为疫情之下的小农户增收提振了信心。
农业要发展和增收,需要解决的是一连串的难点问题
除了解决分散、低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挑战,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改造是结构性的、根本性的任务。去年以来,课题团队调研了拼多多正在开展的“多多农园”试点项目,目前规模不大,但其做法值得关注。这类“多多农园”试点项目主要面向当前农业发展中产业链短和流通链长、乡村人才匮乏两大现实问题,聚焦于如何把利益合理地留存给农民、让人才留在乡村并有所发展,其重点在于让小农户(包括贫困户)从劳动力和初级农产品提供者转变成为全产业链利益主体的“新农商”机制。调查发现,项目培育的实践同时为合作社配套了供应链管理、品牌设计等全产业链的支持性扶持,通过人才培养、合作社建设、电商平台优势资源匹配来进行产业链改造和价值链重建。在这种生态化体系中,以新农人为节点的农货供给点形成了“地网”,并与基于平台大数据优势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天网”对接,实现“山村直连小区”,融入到农产品上行的“超短链”模式中去,并将收益反哺合作者和生产者,激励新型生产和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这类探索,实际上是在努力改变既有的不利于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要素、产业和价值分配结构,对于大国小农国情下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深刻启示。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可谓是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蓝图。
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短板突出、地区和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任务繁重,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过程就必然与农业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农民的现代化等一系列任务重叠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各类主体的创新。若能让平台创新与小农户发展具有更好的利益联结,实现对现有业务范围、商业模式、运营方式的数字化重塑,并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的组织变革、生产变革等,则农产品新电商模式在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领域必将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