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商业银行的演进与开放银行的兴起:基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
返回列表
查看: 1050|回复: 0
收起左侧

商业银行的演进与开放银行的兴起:基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2-19 13: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陈华 石朝(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18年7月12日,浦发银行推出首个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都对外明确释放打造开放银行的信号。相对于近期在我国兴起的开放银行热潮,国外对于开放银行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具框架。政策方面,英国财政部于2015年成立开放银行工作组,并发布《开放银行标准》;实践方面,BBVA早期便确立平台型银行定位,并在2017年开放了8大类API,成为全球第一家以商业化运作开放API的银行。
    开放银行,是一种场景化、平台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服务为载体,以API为手段,在新兴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支撑下,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流程、交易等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用户、合作伙伴提供基础化服务,帮助银行构建新的核心能力。目前在场景线上化、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下,具体银行场所式服务甚至银行APP式服务增长趋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感受不到银行金融的存在,开放银行是未来商业银行演进中求得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探讨商业银行的演进与开放银行的兴起,对于处于萌芽期的我国开放银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演进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市场化金融机构,一直扮演着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角色,发挥着主要信用中介功能。目前,总体来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经历了网点银行、手机银行到开放银行的演进过程,各种服务模式逐级更新又同时存在,共同构建成现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整体生态。
  (一) 网点银行服务趋于成熟
    早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一直以线下渠道为重点,依靠传统实体网点,依托后台账户系统,以人工服务为主,面对面地为客户提供存贷汇等金融服务。这一阶段,商业银行一直把账户增量和网点拓展摆在运营首位,不断优化完善网点的实体功能,吸纳与服务客户。但据零壹财经统计,截至2018年初,22家上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累计81320个,同比减少1709个。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也是趋稳或逐渐减少,农业银行网点数量虽然一直维持在23000个以上,但尚未突破24000个。整体来看,近几年我国银行网点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商业银行网点服务模式发生变化,其供给与需求矛盾正在逐渐突显,网点优化势在必行。
    首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为追求业绩增长必须进行网点扩张,而设立实体网点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实体网点的运营效率与成本矛盾凸显,网点扩张与业务增长不成正比;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网点地理位置集中、网点服务趋同、产品设计滞后,以存贷款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竞争激烈且效益低下。其次,对于客户而言,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寻求金融服务与高效便捷的服务需求不相匹配,银行服务等级划分门槛较高,业务办理体验较差。而且,目前客户结构、客户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改变,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其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存取款,金融消费日趋多元化。最后,对于竞争对手和经济环境而言,不被重视的金融科技机构正在逐渐蚕食商业银行利益,场景金融、金融科技日渐淡化网点金融服务模式,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网点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手机银行服务快速增长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范围普及,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将自身服务、用户需求、场景活动深度融合,构建出基于APP的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在其业务范围、经营利益受到挤压之后,为博得长期有效发展,积极改变金融服务模式,也将金融服务向移动端转移,打造出手机银行APP。2015年我国直销手机银行开始爆发式增长,目前国内独立的直销手机银行APP数量已经超过90 家。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中国手机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A股上市的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已合计超过10亿户;全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77.1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8.8% ;银行网点离柜率达88.67%。数据表明,手机银行APP迎合了客户对银行网点需求下降的趋势,但高增长数据背后难掩现有商业银行APP金融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是APP服务分流作用大于引流,商业银行APP更多地是将网点客户向线上转移、将线下服务向线上转移,客户净增量并未有大的改善;二是APP金融服务功能供给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竞争严重;三是商业银行APP生态相对封闭,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实体场景金融相差较远;四是市场占有规模较小且开拓艰难,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在支付市场份额超过90%,人们的移动支付习惯已基本养成,商业银行APP对现有市场格局很难产生影响。
  (三)开放银行概念与实践的兴起
    2018年被称为中国开放银行元年,商业银行开始从发展理念转变出发,借助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带来的原动力,主动变革金融服务模式。由增量创新向存量改革转变,由等待合作向主动寻求合作转变,由服务封闭向逐级开放转变,以API/SDK为核心,利用新兴互联网科技,对内部产品、结构进行服务标准化和模块化构建,打造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取向,满足合作方、消费者的场景化金融服务需求,为下一轮金融服务竞争聚集发展优势。2018年,兴业银行通过OpenAPI引入16.75万个场景端客户,各类创新产品实现交易5570万笔;建设银行推出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已投放四类产品,并规划开放8类10种SDK产品;浦发银行推出国内首家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主动求变的第一步,前景可期但发展艰巨。一是政策监管方面,欧盟和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指导或政策框架,监管缺失的状态下易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同时易导致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偏位;二是银行自身方面,开放银行是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变革,对一家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标准构建、科技实力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市场化建设不足、路径依赖、体制臃肿等因素是目前商业银行求变的关键障碍;三是经济社会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监管趋严、债务问题严重、民营经济不振,金融需求端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放银行的发展。
  开放银行的主要特点
  (一)平台化、场景化实现金融服务
    直接性、刻意性金融服务已不是人们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在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以线上平台,如淘宝、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实现多方即时有效连接;以线上场景,如滴滴出行、饿了么、淘票票等,实现便捷高效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甚至企业、商户日常生产经营的主要趋势。开放银行其发展实质就是帮助商业银行构建平台化、场景化金融服务,将自身专业性金融服务嵌入第三方各生活场景服务中,提供账户查询、资金支付、风险管控等模块化功能服务,或以自身强大金融服务为基础,构建包含多场景的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多产品、多渠道、多客户资源支撑的网上商场、网约车出行、外卖服务等场景需求。
  (二)以开放API 作为技术核心
    开放银行的本质是对商业银行数据的共享,而API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API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给予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并且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API作为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桥梁”,主要分为内部API、伙伴API以及开放API。目前,开放银行发展以开放API为关键技术支撑,克服传统银行业数据共享依靠屏幕抓取的相对落后方式,一方面有效避免核心技术与机制细节的泄露风险,保障自身技术有效输出服务于第三方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有效节约数据共享的时间与成本,维护商业银行原核心系统的稳定,同时有效提升数据共享安全性。
  (三)淡化品牌概念,强调用户体验及服务意识
    开放银行要求场景在前、金融在后,减少人们单纯的寻求金融服务行为,在各种线上场景背后,发挥支撑性作用以满足用户的高效活动需求。因此,以开放银行为趋势的新金融服务模式正潜移默化地淡化商业银行品牌概念,用户关注的是高效出行、餐饮、购物甚至是部分金融投融资活动,而非背后提供基础支撑的某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逐渐向无界、无感方向发展。同时,开放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培育用户体验及服务意识,一方面战略规划、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经营需从用户而非自身角度出发,切实满足用户多样性、即时性、便捷性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强调银行是一种金融服务,而非是一种场所或是一种诉求,强化商业银行基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地位。
  开放银行赋能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开放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一次变革,是对商业银行内外多个领域的一次根本上的赋能,它推动商业银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更好满足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形式有两种。
  (一)输入开放
    1.技术赋能,激活内生活力。安永公司在《2018全球银行业展望》中阐述:目前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前端接口方面,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与竞争压力,然而,此类临时性应对措施只能起到防止客户大幅度流失的作用,在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增长方面收效甚微。开放银行则将有助于打破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之间的尴尬状态,引进现有成熟科技,节约时间与成本。一方面,全面赋能自身优势业务,激活大量沉睡的数据,强化金融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加快文档数字化、智能投顾以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业务改进,明晰内部流程规划、业务划分、产品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2.流量赋能,强化客户粘性、开拓用户范围。商业银行通过开放银行与第三方平台积极合作,开放自身客户体系,以第三方参与方式激化自身运营乏力的庞大客户资源,增强客户粘性。同时,间接服务第三方用户,覆盖商业银行未开发的长尾市场,缓解目前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困境。如现在滴滴月活跃用户数上亿,如果商业银行开放平台跟滴滴合作,每一笔交易都在银行进行,会为银行带来上亿的活跃用户。
    3.场景构建,实现运营主导。对于实力强大的商业银行,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自建平台,发力开放银行建设,打破金融服务闭环,引入各种生活场景,从而实现在商业生态中占据更多主动权。如招商银行APP7.0版本,支持非招行卡用户注册手机号、绑定多家银行卡,打破封闭账户体系,转向开放用户体系,通过打造开放式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API、H5和APP跳转等连接方式,实现了金融与生活场景的连接。
  (二)输出开放
    1.强化客户中心位置,实现用户自我掌控。开放银行趋势之一是推动商业银行由以完成考核为中心的产品营销向以实现用户为中心的金融自我控制转变,通过客户数据和功能模块对第三方的输出,提升用户多平台、各场景金融服务的获得与控制,实现用户在渠道和产品上进行即时、连续、合适的选择,控制自身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内容、时间以及地点。欧盟支付法案PSD2中规定,客户将获得其它应用程序连接到其支付账户以启动付款和访问交易数据的控制权,开放以用户同意为前提,无须第三方与银行之间签订协议。
    2.提升创新转化效率,激活数据潜力。通过开放银行建设,实现多方全面合作,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将创新优化结构,完善创新预算,改进创新模式,推动新的创新更有效地推向市场,且借力第三方合作伙伴,银行可实现快速创新并确保创新步伐与市场格局变化同步。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开放,绘制数据分析和洞察的新方式,促进更好地利用数据以及提升分析技术,并推动数据货币化,在合作中产生直接的利润收入。
    3.推动商业生态融入,转变金融服务模式。开放银行的主要方向是对现有金融科技公司等企业级合作伙伴的开放,它把商业生态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资源服务商、中层是生活场景平台、下层是不同消费者,开放银行将驱使商业银行向中层或下层演进。一方面,把数据资源、账户管理、风险控制等服务嵌入商业生态每一个环节,改变目前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夹击下在零售领域甚至是生产领域进退两难的处境,以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融入科技化、数字化、线上化的商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金融牌照、数据积累、资金充裕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中间合作伙伴的方式服务客户,向一个资源、业务、功能服务商转变。
  开放银行助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场景化和监管趋严大背景下的一次积极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构建起新时代下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任何金融变革最后一定要落脚于服务实体经济,否则只会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酝酿更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下文重点在战略规划、理念转变、管理提升、标准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推动开放银行演进遵循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终导向。
  (一)强化顶层战略规划,理性把控发展节奏
    开放银行是目前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挑战的重要发力方向,也是构建起自身核心竞争壁垒的重要发力手段,因此必须顶层战略规划先行,确保开放银行健康发展。首先要自上而下推动。开放银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量变革活动,因此起步阶段就要从总部出发,设立拥有绝对统筹权力的规划实施部门。其次要进行自身角色定位。明确自身在人才建设、数据积累、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定契合自身的开放银行发展方式。最后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放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涉及的经济社会信息众多,因此发展开放银行可从支付、账户管理等一般性金融服务开始,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相当的情况下逐级开放。
  (二)突破传统理念桎梏,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的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依旧以存贷款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比较注重业绩指标考核。而决定发展开放银行,传统商业银行要走出路径依赖。一是树立开放者姿态,迎合生活场景线上化、金融服务数字化需求,真正开放庞大的数据资源,发挥金融牌照优势,支持金融科技发展。二是树立服务者姿态,一方面主动寻求开放合作,另一方面要明确金融即服务的理念,摆脱传统网点扩张思维,落脚于服务实体经济。三是淡化品牌意识,在开放银行中,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多存在于各种生活场景之中,因此应更加强调用户便利性、体验性,而不是简单提供直接性、明确性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管理水平,契合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明显滞后于外部金融环境变化,而开放,意味着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与挑战,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操作风险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自我掌控等,需要打破原有金融服务习惯,因此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既是应对挑战的必要准备又是促进更好开放发展的必要手段。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研究改进传统商业银行职能式组织架构,学习金融科技公司项目矩阵制组织架构,减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重叠,改变单纯的利润指标考核,切实向以用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转变;另一方面培养银行家精神,无论管理层还是底层工作人员,都要学习掌握市场化金融操作,避免扮演政策银行角色,真正走市场化金融服务道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
  (四)加快开放银行标准构建,推动开放升级
    开放银行涉及到银行与合作方之间大量的数据交换、接口开放以及业务规则匹配,对此要制定统一业务标准,以减少银行、第三方公司等参与机构的额外成本负担。一是制定业务开展规则,包括合作方式、用户服务、风险承担、利润分成、项目对接等一系列细则规范,实现各方合作共赢,实现合作摩擦成本最小化;二是研发技术对接标准,主要是API方面,包括API设计、API身份管理等,确保外部世界开发者顺利有效调用内部数据服务,建立安全稳定的多方业务连接;三是产品服务模块化、具体化与细分化,以个人账户管理为例,可细化出身份识别、应用登录、风险管理等具体服务功能,以此满足合作方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属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注重风险管控,保证开放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开放,一方面能激活自身金融服务潜力,构建金融科技时代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各方面风险暴露。因此在强化现有风险管控的同时要注意包括数据泄露风险、平台操作风险、技术不成熟及错配风险等更多潜在不确定性因素。首先,商业银行要保证核心风险自我管控,不能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交由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确保实现自身对风险全权处理。其次,加强合作审核,一方面准确定位自身开放领域与程度,正确识别自身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准确判断合作方业务开展质量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建立适当的风险缓释和隔离机制,切实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最后,借助新兴科技力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分析、区块链保证真实交易,创新风险管理工具与方式,提升风险处置效率与质量,保证开放银行顺利健康发展。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