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丁声俊:以广元市为例谈对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940|回复: 0
收起左侧

丁声俊:以广元市为例谈对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思考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6-16 15: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丁声俊(中国合作社研究院研究员,原粮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粮食和食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学术委员)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元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巴山蜀水里振兴出超60亿级的木本油特色产业,谱写出壮丽的新篇章。日前,笔者受邀对广元市木本油特色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与市林业园林局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座谈;走访了木本油料种植基地和示范园,与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进行座谈;实地考察了核桃种植基地和核桃科学示范园。广元乃至四川是一个巨大的木本油料资源宝库,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科学开发利用,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大有可为。
11.jpg
  一、广元:雄厚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
  广元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这座历史名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的结合部,是三国历史文化走廊。山川壮美的广元,既具有古朴厚重的风格,有“女皇故里”和“巴蜀金三角”之称,又具有现代文明风貌,浓墨重彩谱写出砥砺发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广元市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等称号,熠熠跃升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走访广元的山岭、森林、乡村、农户,以及种植园和示范基地,身临其境感受到壮美的“巴山蜀水”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犹如走进一个巨大的木本油料绿色宝库。广元的地形、气候、区位和农民种植木本油料的历史传统,以及广阔的国土面积(总面积达16.314平方公里),为广元成为全国木本油料主产区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壮丽的广元山水,丰富的资源宝库
  巴山蜀水,闻名天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巴山蜀水还是一个巨大的木本油料资源宝库。广元市,就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形上看,广元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地势自北向东南倾斜,是山地向盆地的过渡地带。从气候上看,广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市地处秦岭南麓,是南北的过渡带,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南部低山,冬冷夏热;北部山区冬寒夏凉;秋季降温迅速,秋意浓厚。全地区四季分明,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从植物资源上看,全市分布野生植物2900多种,其中珍贵野生木本植物多达832种,更有34种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这些丰富的绿色资源,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的新理念。运用这一新论断,开阔视野和思路,开辟立体空间和广阔途径,巴山蜀水都成为“金山银山”。广元市拥有雄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具有发展木本油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种植基地
  广元市集中主要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发展核桃、油橄榄、油茶籽等主导产业,建设和提升木本油料产业集群。全市整合政策资源、森林资源和项目资源等多种要素,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高质量建设木本油料基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内生动能支撑,成为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1、整合政策资源,优先照顾贫困户。这是一项具有主导性、稳定性作用的措施。它包括两项:一是把生态护林员全部分配给贫困户。使两千多名贫困农民就地上岗,稳定获得工资收入,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把新增退耕还林工程的任务面积优先落实给建卡贫困户。即把全市18万亩退耕还林土地面积优先安排给15万个建卡贫困户,户均获得政策补助1500元。这两项措施,既有利于发展木本油特色产业,又有利于促进贫困农户脱贫。
  2、整合林业资源,创新经营形式。这是一项深化林权改革、保障民利的创新性措施。广元市积极开展经济林木产权改革试点,整合林业资源、并把林业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广元市5万多个贫困户、共计拥有20余万亩森林资源,在不改变林地权属和林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有序自由整合:主要包括收取经营管理费联营,议定总收益承包经营,按照实际收益分红代管等方式。这项改革措施,保障了农户的财产权,有效提升了森林资源经营质量和效益,每亩年均收入突破3000元。
  3、整合项目资源,资金集中向贫困区。这是一项针对性强、收效立竿见影的措施。广元市把造林补贴、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强县建设等项目的资金集中用到刀刃上,即向连片贫困区域和贫困户倾斜。全市共计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贫困户户均一亩林业产业基地”的总要求,“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兴产业,发展适度规模木本油料、中药材,以及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林下经济”,收到显著效果,总计新造木本油料林面积达7.5万亩,品种改良面积达7万亩。全市贫困户每年从林业项目上人均获得收入超过2000元,为精准扶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三)精准施策,转变资源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在广元辽阔的山水间,有许多木本油料品种。市林业园林部门选择被誉为广元“七绝”的核桃、油橄榄作为重点产品。早在2013年,广元市规化部门就将核桃、油橄榄特色产业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五个百亿”工程之列。随后,广元市采取一系列科技行动,多措并举,集中力量促进核桃、油橄榄等特色产业扩张壮大,促其成为精准扶贫和林业经济的绿色产业。
  1.强力抓紧原料林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市场流通三个关键环节。全市普遍采取“专兼”结合方法,保障采用优良种苗。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组织专家开展区域实验和品种选优,进一步优化木本油料品种结构;精细化管理专用采穗圃3500亩,兼用采穗圃300亩,确保年生产核桃穗条800万枝、油橄榄穗条150万枝,保障每年20万亩核桃、1万亩油橄榄品改种苗有序供应。全市自建以本地优良品种为主的专用采穗圃3000亩,果穗兼用采穗圃2000亩,确保果树“品改”所需优质穗条能够自给自足。目前,全市需要“品改”的13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已完成“品改”8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良种化率提高到75%以上。
  2.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合作制,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方式。即倡导和支持农民专业股份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民主体地位。同时,普遍实行“建管”结合方式,强化集成示范作用。通过大量实施“补植补造”和精细化管理,在全市青川、朝天、昭化等地共建设10个200亩以上产业规模的木本油料科技扶贫示范村,加大新技术推广、新品种选育、新机制探索,辐射带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专业协会等,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3.着力开展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坚持“土洋”结合,完善技术服务。一方面,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选派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林业科技人员,定点联系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与此相应,选聘获得专业技术认证资格的“土专家”,驻村负责93个产业发展重点村技术服务,每个村每年至少组织5次以上集中培训,达到每户有1名技术明白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展理念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自然资源,核桃、油橄榄资源优势转化成巨大的产业经济优势,在广元的崇山峻岭里生长出一个蔚蔚壮观的木本油料支柱产业。广元市做出打造核桃、油橄榄全产业链的部署,按照“稳定面积、强化管理、三产融合、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木本油料全产业链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全市木本油料基地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2019年,挂果情况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喜获全面丰收,核桃产量达到20.03万吨,居全省第一;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居全国第二;山桐子挂果投产初见成效,可实现鲜果产量500吨。全市木本油料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与此相应,种植户人均从木本油料产业获得收入达到2800多元,再创历史新高。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成为国民经济、特别是贫困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 12.jpg
  二、落实“两山论”:木本油特色产业蔚然兴起
  “两山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以及生态经济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其合理内核是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其突破口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科学开发利用资源;重要保障是完善保护机制和责任机制。这一创新性理论,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遵循“两山论”新发展理念,广元市探索创新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和科技示范园,推动本市木本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正所谓国家得绿,农民得富,林业得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为把“两山论”落地生根,广元市把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置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元市一直注重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支撑,着力振兴核桃和油橄榄等支柱产业。他们把振兴核桃、油橄榄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机结合,并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把核桃、油橄榄等主要品种木本油料发展成为林业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
  (一)采取“五抓”措施,振兴“小核桃、大产业”
  广元市采取“五抓”措施建设基地,振兴“小核桃、大产业”。所谓“五抓”包括:一抓品种改良;二抓管理保护;三抓园区建设;四抓林下经济;五抓有机认证示范及特色保险。
  1、核桃油料稳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广元市突出核桃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2013年底,全市建成核桃基地139.36万亩,占到省内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二;自主选育的“硕星”等5个核桃品种通过了省级认定,并作为优质品种在全省推广使用;已建成核桃加工企业8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同年,广元市核桃总产量达6.4万吨、产值3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核桃产业获得收入1066元,产区内农民人均核桃收入更达到2232元。2016年,广元市核桃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到200万亩,总种植面积仍保持全省第二位。三年增长60.64万亩,平均每年增长20.21亩,但核桃总产量达到14.2万吨、总产值6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2017年,全市核桃基地面积再扩大到210多万亩,比上年扩大10多万亩;总产量提高到16.9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7万吨。与此相应,全市农民人均从核桃产业获得收入2000元,重点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5000元,户均核桃收入达到2.0万元,取得显著效益。
  2、“三园联动”创建种植园示范基地。为加快核桃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把广元建成“中国核桃之乡”的大目标,按照“三园联动”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建设核桃产业园:每个县区,每年至少打造1-2个核心区,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5000-10000亩的木本油料现代林业示范区;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村打造村级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园;鼓励家庭林场、林业大户、贫困户打造适度规模木本油料产业户办小庭园。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林业示范区53个,村级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园365个,户办木本油料产业经济园8.62万个,其中,贫困户“自强园”3.13万个,所有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振兴“小核桃、大产业”的措施。概括起来,广元市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坚持良种壮苗,规范栽植;坚持精细管护,质效双收;坚持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坚持“三化”联动,城乡统筹;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体。
  (1)以扩大种植基地为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元市不断把木本油料种植作为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10多万亩。在省级重点核桃示范基地——朝天区扩展核桃种植园总面积达到45万亩,种植核桃树1000多万株。其中种植万亩核桃专业乡镇12个,千亩核桃专业村110个,百亩核桃专业大户800余个。其中,建成标准化核桃基地6.8万亩,涉及48个贫困村,惠及贫困人口25860余人,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
  (2)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在扩大木本油料林种植面积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加工业。他们积极引进技术,建立“广元棒仁”“越龄”等核桃加工厂,并以此为龙头,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广元市建成全国首家核桃交易中心、核桃加工销售园。随着“互联网+”的新业态兴起,农村电商普遍发展,核桃加工企业、专业合社、个体户“触网”率达85%以上。
  (3)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广元市在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过程中,高度注重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首先,建立科技服务网络。在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初期,就着手建立科技服务网络。早在1997年,朝天区就率先成立了核桃科学研究所,并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构建起“区有研究所、乡有服务站、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其次,壮大专业科技队伍。目前,朝天区已形成一支核桃专业科技队伍,包括:7个专家服务团,28名产业领军人才,310名“土专家”,以及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1200余名实用技术人员,为核桃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4)深耕“三品”。即整合品牌、提升品牌和推广品牌。所谓整合品牌,就是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模式,全市上下共打一张牌。例如,把“朝天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由朝天区扩大至全市170个乡镇。所谓提升品牌,就是把“朝天核桃”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朝天区荣获“中国核桃之乡”称号。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朝天核桃”品牌价值达53.32亿元,居2019年全国区域品牌榜单第52位,居全市地理标志产品第一位。所谓推广品牌,就是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广元市木本油品牌的知名度和价值。包括:积极参加“农高会”“西博会”“农博会”等省内外大型综合性展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2019年冠名“朝天核桃”杯全省第三届农民秧歌大赛;利用CCTV7等主流媒体宣传广元木本油料产品;将木本油料产品纳入《“广元造”食品饮料供给名录》发布;将木本油料产品纳入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使用“四川扶贫”集体商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创造产品品牌。目前朝天区核桃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朝天核桃”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认证、国家地理标识证明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5.82亿元。此外,朝天区已连续举办4届核桃文化旅游节、首届核桃月饼节和“第二届四川生博会”,累计成功签约项目达60余个,实现各类投资75.6亿元,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形成集欣赏核桃文化、观摩产品加工、品尝特色产品于一体的核桃文化休闲游区,核桃文化品牌越来越亮。
  (二)遵循“五化”方向,开辟油橄榄产业广阔新路
  油橄榄,是世界上重要的木本油料品种,产量居世界植物油产量的第6位。橄榄油被誉为“植物油的皇后”。上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开始从地中海地区引种油橄榄。1976—1980年,首先在广元市利州区和苍溪县试植油橄榄树,数量有40万株,主要品种包括佛奥、莱星、卡林、科拉蒂、皮瓜儿等17个。这是四川省,也是我国引种油橄榄木本油料的开端。2006年,广元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广元市还确立了“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科学化支撑”等“五化”的指导思想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等,有力促进了油橄榄产业的兴起。
1、政策保障,加强“四梁八柱”。政策措施是保障产业发展的“梁柱”。为促进油橄榄产业蓬勃兴起,广元市采取了“五项政策”措施:一是,国家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相关扶持政策集中落实到油橄榄产业上;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经营主体主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作用;三是,制定实施专项政策,鼓励乡村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增强内生动能;四是,将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乡村振兴产业等方面涉农投入,向油橄榄产业倾斜;五是,对有利于树立区域品牌良好形象、带动力强的加工企业给予项目扶持和税收减免。这些政策措施,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四梁八柱”。
  2、科技支撑,切实提质增效。青川县油橄榄产业发展历程堪称是向科技要效益的典型。该县是广元市另一个油橄榄重点种植基地。自2000年起步至今,该县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9.1万亩。2018年,青川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3800吨,鲜果直接收入达38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3198元。
  然而在创业之初,青川县油橄榄生产效益低,科技含量差。其原因是油橄榄栽培品系混乱,适生良种比例小,产量低,加之多数油橄榄林管理缺乏,树体发育年龄大,树势衰退,群体优势得不到发挥。致使种植四、五年后,油橄榄树结的果子稀稀拉拉,1亩地往往只能采到10斤鲜果。从2013年开始,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多项技术措施,促进效益低的劣质林转化为经济效益高的优质经济林,促进油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高接换优”。即把不同品种砧木、接穗、嫁接方法和时间进行嫁接,提高成活率。采用“莱星”“钟山24号”等生长旺盛品种,利用“城固32号”作为砧木嫁接。采用枝接的最佳嫁接方法,平均存活率为97.88%。另外,开展扦插育苗技术,形成较为成熟的扦插育苗技术体系。
  其次是加强管理,不同油橄榄树种对气候、土壤、水分要求也不同,要通过管理满足其要求。要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已发布的《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加强油橄榄的土、肥、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做到统防精管。在示范林建设中,采用集成树体控制、配方施肥、林地抚育等生产管理技术,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再次是示范与培训相结合。即科技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相辅相成,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让他们掌握丰产栽培技术、高接换优嫁接技术和高效水土保持型栽培技术等。这一措施促进示范林产量逐年上升,在第5—7年后将比现有的亩产油5千克提高3—10倍,在盛果期亩产油量可达40千克以上。按目前市场粗榨油50元/千克计算,30亩示范林,仅橄榄油销售产值就可达到36万元,油橄榄产业明显提质增效。
  3、加强科研,推进油橄榄产业实现“四化”。如同振兴核桃产业一样,广元市针对油橄榄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需要加强科研,并解决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早在2003年,“广元市油橄榄研究所”就挂牌成立了,它作为中国油橄榄协作组成员参与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即“油橄榄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引种试验与丰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营建油橄榄品种种植园30公顷。借助这个研究项目,研究所开展油橄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的监测评价和快繁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广元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专利发明2项,参与发表论文8篇,举办技术培训班2万人次。加强科研和技术革新,有力促进油橄榄产业迈向“四化”。
  (1)依靠科技进步,普及树体良种化。针对油橄榄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广元市采取科技措施,优化品种配置,夯实丰产基础。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适生品种鉴定与选育,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二是采取“高接换优”技术。对栽植3—6年还不开花或开花不结果的树体,采取“高接换优”等技术措施进行改良。三是改变品种“多、杂、乱”的状况。每个县、区栽种油橄榄品种不超过3个,每个特色乡村主栽1个品种。四是实施品种改良。加强专用采穗圃和兼用采穗圃的提升和管理,使之年产穗条(芽)150万枝以上。五是建立专业队伍。全市建立油橄榄品种改良专业技术人员80名,负责推广科拉蒂、皮瓜尔、鄂植8号等优良品种,2019年完成品种改良1.2万亩,实现品种改良率80%以上,有效改进了油橄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出油率,为油橄榄产业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布局合理化。针对土地不适、经营粗放的问题,广元市对油橄榄品种丰产与土地条件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广元市采取了优化品种配置,调整区域布局等必要措施:首先,对现有油橄榄基地分类施策。从土地控制和遗传控制的要求出发,油橄榄基地建设必须适地适树(品种)。对于土地适宜区、品种低效的基地进行“高接换优”;对于土地不适宜区(如阴坡、酸性土壤等)不再进行产业化发展。其次,打造油橄榄特色产业乡村。即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广元市的相关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油橄榄特色产业乡村。再次,打造丰产基地。采取“一基二追”施肥方式:采果后施基肥;开花前及坐果后施追肥。与此相应,采取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丰产管理措施。2019年,全市建造油橄榄高产示范基地3500亩。最后,加强品种“多、杂、乱”问题的治理。即通过加快适生品种鉴定与选育,建设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对栽植3—6年还不开花或开花不结果的树体,采取“高接换优”等措施进行改良。通过上述措施,彻底改变油橄榄品种“多、杂、乱”的现状,夯实油橄榄基地优质高产的基础。
  3、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营产业化。针对橄榄油企业少,经营规模小,带动力弱等问题,广元市采取切实措施,探索创新橄榄油组织经营形式,实现橄榄油产业化经营:首先是探索企业的新经营形式。主要采取“企业(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以及“大户+农户”等一体化组织经营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其次是倡导农民以股份形式加入产业园。即对现有或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园,按照“适地适品种”原则,鼓励农民以自己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以参股形式投入,建立产业园区,实现基地经营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强产业后续发展力和企业带动力。再次是发展木本油料加工业。除发展初加工业之外,着力培育木本油料精深加工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3家,县级4家。通过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产能,精深加工转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15%以上。油橄榄、山桐子加工转化率达95%以上。全市实现木本油料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
  4、加强市场治理,促进市场规范化。广元市针对木本油料市场乱象、品牌混杂的问题,采取关键性治理措施,促进实现市场规范化。首先,加强市场监督。包括加大对入市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监督,以及加大广元油橄榄市场(品种、品牌)的监督力度,打击和杜绝“假冒伪劣”的违纪违法市场行为;其次,建立油橄榄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即对木本油产品进行系统的记录(标识),包括产品的历史、应用、时间、地址等信息,标识与可追溯对象完全对应和吻合。以此防止有损广元油橄榄品牌形象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再次,创造自主品牌。为扩大市场销售,广元市着力创造品牌。至今,橄榄油企业已创造品牌产品3个,即“白龙湖”“剑门”“紫爵大朝”,在业界已颇具知名度。特别是“广元橄榄油”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知名商标,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橄榄油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水平。
  (三)开辟“五业”领域,开拓“林下经济”新天地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农民科学经营、综合开发利用林地空间、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和新事物。广元市以林权改革为契机,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和农业之路。他们充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包括林下土地和“绿荫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林药业、林菌业、林菜业、养殖业以及森林康复疗养等“五业”。迄今广元市林业园林部门不断扩展“林下经济”新领域,开拓包括木本油料在内的林业经济的一片新天地。
  1.林下种植模式不断创新。全市发展林菌、林粮、林药等成熟模式林下种植86万亩,实现亩均增收2000-3000元,培育了“昭化茯苓”“朝天扯篼子花生”“青川天麻”“苍溪川明参”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
  2.林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结合脱贫攻坚,支持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良好的“林下空间”发展各种养殖业。例如,在木本油料基地每户养殖20只林下土鸡、5箱蜂蜜,全市发展林下土鸡养殖近200万羽,蜂蜜养殖近3000箱,打造了“剑门关土鸡”“唐家河蜂蜜”等一批知名品牌。林下养殖林麝269头,梅花鹿60头,成为动物类中药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3.野生采集产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全市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有机笋用竹产业,加强野生笋用竹林抚育,大力培育竹笋保鲜加工企业,实现错季错峰销售,带动以巴山木竹笋和箭竹笋为主的野生笋用竹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2019年全市鲜笋产量达3140吨,实现综合产值7864万元,竹笋加工企业增至5家,旺苍县国华镇、利州区大石镇、朝天区两河口乡等地村民可实现人均采笋收入5000元以上。
  4.森林旅游疗养业蓬勃发展。广元市从新资源观出发,把本地拥有的独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夏季凉爽视为优势资源。在先进理念引领下,广元市探索企业化、市场化的途径,打造“医、养、游、教、研、居”等“六位一体”的规模大、功能全、高配置的综合型“绿色康养”示范基地,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宜人气候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在全国评选中,广元入选成为全国康养十强地级市。这是继广元获得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后,获得的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综上所述,广元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包括狠抓原料林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强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等,实现预定的目标:新种核桃和油橄榄分别达到76.8万亩和3.1万亩;通过改良品种等科技支撑措施,确保全市200万亩经济林丰产稳产,开创出年产值超过60亿元的木本油特色产业,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赢共荣”,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全面小康“同步共进”。
13.jpg
  三、着力创新驱动: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密码
  开发和开拓木本油料资源、振兴一项新兴特色产业,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广元市振兴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并创造出骄人业绩,其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密码何在?答案抑或说“密码”就是“两山论”。即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把广元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他们以“两山论”为锁钥,打开广元丰富的绿色资源宝库;采取“三项改革创新”措施,建立健全起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四梁八柱”:一是坚持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重点是深化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保障财产权。二是坚持科技创新。重点是促进支柱产业核桃和橄榄种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品质优良化,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坚持开拓农民专业合作制新路。通过股份合作制新途径,既适度扩大木本油料基地规模化种植经营,又保障农户的林地承包权和财产权。采取这些具有根本性质的改革创新举措。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内生动能
  林地是包括木本粮油产业在内的林业经济的基础性要素,林地制度是林业的根本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发展木本油特色产业具有实质性意义。
  1、深化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林业、包括木本油特色产业的根本大计。广元市林业园林部门全力唱好“三权分置”改革的“三部曲”:完善农村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打牢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根基。迄今,全市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已累计流转林地面积183.46万亩,完成林权抵押贷款面积100.33万亩。与此相应,在全省首家建立了县级林权交易网络平台,还率先制定《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和非林地《经济林木(果)权证》制度,给农民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和经济林木“果权证”等“两证”,累计达3.8万多亩,“两证”抵押贷款额达4273万元。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力促进和巩固了林权制度改革。截至2018年,广元市1376.95万亩集体林地,已完成确权无争议面积1374.45万亩,占总面积的99.82%。发放“林权证”68.86万本,发证户数65.1万户。此外,广元市还探索林权网络竞价交易,以及“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的新形式,有效提升了包括木本油料在内的林产业抗风险的能力。这从根本上增强了木本油料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既适度扩大了核桃和油橄榄等木本油料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又增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对改革成果的享有权和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不仅是推进林业改革,而且是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遵照国务院和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广元市把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视为开拓和发展木本油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其主旨在于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强化国有森林资源监管,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支持国有林场加强林木良种繁育、造林和森林抚育,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以及扩大木本油料基地。林区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刻改革,将森工企业原来承担的社会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采伐经营的职能转变成专门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为林区提供公共服务。迄今,全市已厘清了林场的公益属性,明晰了各方权责,激活了发展动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以林权改革为依托解决发展的“瓶颈”。在深化林权改革中,资金是一个“瓶颈”问题。广元市探索出了两种解决“瓶颈”的办法:一是开展以经济林木(果)抵押贷款的改革试点,变资源为资金。2015年,朝天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争取作为经济林木抵押贷款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测算、评估,当年专业合作社就成功以基地核桃树作为抵押,从邮政储蓄银行获得20万元贷款。2017年,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对木本油料基地资产重新评估,对专业合作社又提供了50万元的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二是以经济林木进行保险试点的改革,为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加了一道“防护墙”。为降低严重自然灾害、病虫害和市场波动对核桃、油橄榄产业的不利影响,减少经营者风险。2018年经济林木特色保险试点在朝天区推行,专业合作社被纳入试点范围。由于极端天气影响,当年基地210亩核桃亩均减产30公斤,损失37800余元,保险公司按照约定进行了赔付,为入社的101户农民补偿了经济损失,增强了木本油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二)倡导新合作制,探索发展新路径
  采取适合“三农”的发展道路,是农业各项产业兴旺发达的基本因素。大量实践证明,“新合作制”即农村股份合作制既符合一般合作制原则,又是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合作形式,尤其是对于振兴广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木本油特色产业,是具有更大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适用性的广阔新路径。
  1、积极探索支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从深化林权改革和促进发展木本油料特色产业以来,广元市就积极支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社组织,包括核桃、油橄榄、食用菌等多种具有股份合作制属性的专业合作社组织不断涌现。其建社办法是:贫困农户把林地、核桃树或现金作为股份入社。采取这种形式,农民可以稳定得到三种收益:按股份分享红利;参加合作社劳动取得报酬(工资);林地流转的“流转费”。这就从财产权上保障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当然,入社农民既可以参加劳动,也可以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活动、不参加社内劳动。社员如果参加合作社劳动,还能够按照劳动量获得工资。迄今,入社的46个贫困户已累计获得股份红利20余万元。笔者实地考察了广元市朝天区宣河乡核桃专业合作社。这个专业社已有10多年的历史,在成立之初只有3户,如今已增加到101户,基地面积由5亩扩大到450亩,资产总值由3万元增加到450万元,显示出农村“新合作制”的旺盛生命力。它有利于促进林地流转、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持续提高农民的收入,脱贫奔小康;有利于提高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振兴木本油新产业。
  2、全程科技服务,提高木本油特色产业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户提供综合化服务,其中重要的是全程科技服务,推动木本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1)以新品种改造弱势老树。针对木本油基地部分树势衰弱的老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户采取“多头高接换种”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改良,取得了头年嫁接、次年挂果的效果,比传统嫁接方法缩短时间近3年,单株产量也普遍提高,达到10-15公斤。采用嫁接新技术,既缩短了产业投资回报周期,又提高了投资回报率。(2)办农民夜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宣河农民夜校”的平台,推行“两个能手”技术培训,邀请核桃科研所专家对100多名社员进行多轮“次品种改良和核桃丰产管理技术培训”,帮助社员逐渐成为核桃技术“土专家”。他们在推进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中发挥了技术骨干作用,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就超过5000元。(3)组织社员参观学习新经验。在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专业合作社多次组织社员到省内和省外先进核桃基地考察学习,并引入“广丰”核桃新品种,采取“多头高接换种”新技术进行品种改良。此项措施,促进基地核桃单产量由最初的300斤/年亩产,提升到1100斤/年亩产,单株挂果平均增长350%。目前,“广丰”核桃新品种在朝天区已推广覆盖30个村、5000余亩,同时在青川、旺苍、昭化、苍溪等县市也颇受欢迎,推广面积达到8000余亩,增产效果明显。
  3、提供“三包”服务,助力精准脱贫。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是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核桃专业合作社在推广核桃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对贫困农户采取“三包”(包嫁接、包成活、包收购)服务。例如,每亩为贫困户减免500元嫁接费——占嫁接成本费1320元/亩的37.88%。与此相应,核桃专业合作社还扩大服务范围,从单一的核桃种植,扩展到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推广,以及产品收购、销售和加工业等全产业链。迄今,朝天区基地支持贫困户嫁接新品种核桃的面积已达到1800余亩,其中已挂果面积占1200余亩。该专业合作社2018年加工销售鲜核桃200吨、核桃干果100吨,销售核桃仁8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农民分享到改革和技术服务的成果。
  还值得重视的是宣河乡核桃专业合作社除为本区社员服务外,还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430个农户,帮助他们扩大种植核桃树面积3000多亩,农户人均增收500余元。自宣河乡核桃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荣获“省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四川省“带农增收作用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并连续2年荣获广元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称号。2018年,该专业合作社又荣升为国家级示范社。
  (三)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是提高木本油特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大举措。广元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下大力构建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以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林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木本油料资源精深加工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其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广元市林业园林部门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把转变发展方式当作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他们坚持科技创新,致力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为此,他们启动全市木本油料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科技行动,狠抓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成果应用不足、转化“最后一公里”等关键问题。
  1、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提升和扩大种植基地的质量与规模,是促进木本油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夯实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发挥本地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的基本途径。广元市始终以此为抓手,把夯实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摆在重点和重心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户成园、村成带、乡(镇)成规模、县(区)成支柱”的总体思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山水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发展连片规模种植园。迄今,广元市已建成覆盖200多个乡镇的核桃基地,还建成“万亩林、亿元钱”标准化示范园区40个,显着扩大了开发利用的空间。
  2、大力提升种植基地质量,夯实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基础。高质量发展是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广元市注重把产业发展的导向转变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他们在扩大木本油料基地规模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提升基地的质量。一方面,加强丰产综合管理,修枝整形,排乱去杂,刷干涂白,刨根凉墒,防病治虫,松土施肥;为长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另方面,积极改造低产低效木本油料林。其主要措施包括排乱去杂、补植补造、更替改造、品种改良、抚育复壮等。此外,还把农户房前屋后和自留地边零星分散种植的、低产低效林改造成为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促进发展一批“庭园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目前,全市200万亩基地中,已有120万亩挂果投产,其中60万亩进入盛果期。
  3、加强良种选育推广,实现产业良种化。为确保种植适合本地的树种,广元市坚持选育推广本地优良核桃、油橄榄品种。目前,全市已成功选育了“硕星”“夏早”两个审定品种和“青川1号”等8个认定品种。在扩大木本油料树种植中,优先推广审定品种,适当推广认定品种。近年来,广元市以每年不低于10万亩的速度,对三种老树进行嫁接改造: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核桃成年大树;过去盲目引种导致品种杂乱的核桃树,以及近年新栽植的实生苗等进行嫁接、品种改良,将品种更换为本市自主选育,并经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
  4、创新技术推广方式,促进种植科学化。通过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打通科技服务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对促进种植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取了以下2条途径:一是革新造林技术路径。即为确保品种纯正和产业发展安全,全面推行“先栽实生苗,再嫁接品改”的技术路径。实生苗上山造林、再“嫁接品改”。这种革新相比直接采用嫁接苗造林具有明显优势,除了易于监管品种质量外,还有树势旺、丰产早、效益好、成本低、损失少。二是采用优质穗条。广元市林业园林部门根据木本油料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的需求,建设核桃专用采穗圃3000亩,果穗兼用采穗圃2000亩,基本实现了广元市所辖县、区内穗条自给。采穗圃建设所使用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审定或认定的本地良种。采穗圃因地制宜分散布局在全市各地,以便于就近采穗、就近嫁接。同时对采穗圃生产经营实行严格管理:首先是建档。各采穗圃必须建立档案,一式三份,建设主体存档一份;县、区林业园林局备案一份;市林业园林局备案一份。其次是领导负责。对采穗圃品种质量实行一把手签字终身负责制。
  5、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提高技术服务实效化。广元市在推广普及优良树种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集成示范作用。市林业园林部门选派专业科技人员44名,还选聘300多名林业技术“土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团队,结合生产实际,到相关县区开展技术服务,到田间地头,把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林农,使技术服务更接近地气。特别是,技术集成示范要进驻贫困村和重点村,覆盖53个乡镇93个村。全市培训嫁接技术骨干3000名,每个县、区又组织核桃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培训嫁接技术工1000名,全市核桃嫁接技术人员达到万人以上,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在全市构建起较完整的“区有研究所、乡有服务站、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万名嫁接工、合力推品改”的技术力量,有效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深入推广科学施肥、灌溉、修剪、防病治虫等科学管理技术,让广大林农、家庭林场,以及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随处看得见、找得着身边的“专家”,便于及时解决管理上的技术难题,使技术服务取得更大的实效。在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的青川县、朝天区、昭化区,提升建成10个核桃或油橄榄科技扶贫示范村,为产业脱贫提供高质量样板,推动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上档升级。
  (四)探索产销新模式,促进产品营销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业态、新平台,以及流通新模式在广大城乡普遍涌现。探索和发展新型产销模式,是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重要关键。广元市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探索采用多种营销形式,尤其是积极推广普及“互联网+”的流通模式,扩大木本油产品销售,尽快实现价值。
  1、推广“1+3”新模式,保障产业效益。所谓“1+3”新模式,是指把各个产业链结合一起、形成“四位一体”的有机联合体。即指把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核桃基地和农户等各种生产主体结合起来、构成“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承包农户”相结合的产销模式。例如,朝天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与区内30个村420余户林农签订了核桃鲜果保底收购协议,每年核桃成熟时,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农户鲜核桃。另一方面又与广元“棒仁”“越龄食品”等5家工商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把收购的核桃供应给加工企业。采取这种模式,既确保农户产品的销路,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又保障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消除他们“无米之炊”之困。此外,还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扎实发展。
  2、新建“1+1”模式,开拓营销市场。所谓“1+1”模式,是一种现代化销售方式。它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在网上销售核桃等产品。天河区专业合作社与宣河镇“创客驿站”合作,将产品通过“创客驿站”的平台销往市内外、省内外,甚至更遥远的国外市场。由于朝天核桃具有“生态有机无污染”的口碑,当年网上销售仅核桃鲜果一项就超过8万元。为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专业合作社自筹、自建、自用销售和宣传平台,先后开通淘宝、苏宁易购、拼多多、微博、微信、火山视频等销售宣传平台,各种核桃产品远销重庆、江苏、上海等高端市场。2018年,天河区仅网络销售总额就达到了60余万元。
丁声俊教授:河南邓州人,北京大学毕业后,相继在中央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任职和从事粮食经济、农村合作经济研究。在上述单位任职期间,先后在相应研究机构担任研究中心主任。多次赴德国大学学习和进行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研究员,历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为粮食经济、农产品流通与农村合作经济,曾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及部委重大研究项目,并与国外农业粮食经济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曾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务院农村社会经济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学术组织的多项奖励。主要著作和译著:《当代中国粮食发展战略研究》、《粮食:发展新阶段》、《联邦德国合作制》、《德国的农村经济与合作制》、《中国有能力养活自己》《守望粮食30年》、《反饥饿反贫困——全球进行时》等10多部。此外,还有大量经济论文。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