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释疑四大问题,CCEF专家带你深入“双循环”
返回列表
查看: 422|回复: 0
收起左侧

释疑四大问题,CCEF专家带你深入“双循环”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8-20 15: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近期,“双循环”成为“霸屏”关键词。这并不奇怪,在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下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萎缩,各国恐难“独善其身”的当下,我国提出这一全新战略必定吸睛。随之而来,则是一连串问题有待解惑。在此,且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专家如何释疑。
  为何选择此时?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定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问题来了。中央为何选择此时提出“双循环”战略?
  在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看来,这是应正在加速的中美“脱钩”及其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新形势而提出的。“‘脱钩’是美国出于其霸道本性执意为之,我们不愿看到,却也坦然面对。尽管目前还不确定美方会走多远,但长远而言,做好大规模‘脱钩’准备完全必要。所以,打造这一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市场共识的解读似乎认为‘双循环’是新策略。其实,世界格局早已改变,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认为,在全球需求受疫情影响、中国出口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应成首要任务。过去几年,中国致力于制造业和产业升级,并将经济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这次高层会议很可能是首次阐明在一个新的世界格局里,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而且,鉴于字节跳动TikTok所遇困境等最新事态发展,中国也没必要再保持沉默。由此,“中国提出‘双循环’战略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形势决定的。”
  中国底气何在?
  “双循环”战略板上钉钉,中国是否具备打造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底气?答案是肯定的。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以数据为证,“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大,2019年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7%,是第三名日本的约2.8倍,是第四名德国的近4倍。另一方面,2019年中国零售总额已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零售消费市场。在全球产能过剩背景下,消费需求方有较强议价能力。此外,中国是全球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深度融入现有全球价值分工体系,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短期内,世界贸易离不开中国。”综上,李湛认为,“发展双循环格局,中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国家实力。”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持相同意见,并进一步做了阐述。“从内部看,中国经济在供给端是‘世界工厂’,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在需求端则有海量国内市场,潜藏充沛的消费升级空间。由此,在高效匹配供需两端后,有望形成具有超大规模、超强自稳性的国内大循环。从外部看,中国近年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亦长足进步。由此,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联系日趋丰富化、坚韧化、灵活化,能逐步缓冲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长期影响。从未来看,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中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稳步增长,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越美国,全球居首,并在全球新经济领域与美国形成‘双峰格局’。日后若继续强化这一趋势,有望更减弱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对外依赖性,使内循环受益于外循环,而不受制于外循环。以上三点,构成中国构建‘双循环’格局之坚实基础。”
  此外,程实特别指出,掀起“回归潮”的中概股亦是能够“助力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的生力军。“2019年11月以来,随着阿里、京东、网易三家中概股龙头企业以两地上市的方式登陆港交所,中概股回归资本市场的步伐大幅加快。在保护主义和市场杂音之下,中概股回归固然有避免地缘风险、兑现估值红利的考量,但其匹配投资需求与标的供给,打造人民币核心资产;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夯实金融与实体互惠关系;链接离岸与在岸市场优势,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不同市场优势、整合境内外资源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长期将成为中国经济构建和完善升维竞争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否存在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双循环”战略提出后,市场上质疑难免。“以内循环为主体,岂非与全球化形成矛盾?”乃其一。
  对此,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给出清晰的解惑路径。“以内循环为主体,更多是要改善‘供给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辅相成。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必须提升。中国已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低端供给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高端供给能力偏弱。比如,中国是芯片进口第一大国,一旦被断供,内外循环皆难开展。故要加大对芯片产业链研发投入,开展‘卡脖子工程’建设。”
  “无论‘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试点、自由港建设,还是举办进博会、提出‘六稳’措施,无不体现我国一直为外循环畅通和扩大而努力。”李迅雷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64%后缓慢下降,现降至30%左右,加工贸易占比亦减少,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循环现象减弱,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一直提升。因此,“以内循环为主体事实已成趋势,这些年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既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又加强合作输出资本,实际也反映了‘双循环’战略思路。”
  除此之外,“以内循环为主体,岂非意味着回到改革开放前,关起门来搞建设?”是针对“双循环”的又一质疑。但毫无悬念,即刻就被专家“驳回”。
  “内循环并非闭门造车。”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一席话掷地有声,“7月21日,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发展’。因此,‘双循环’实际就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充分利用巨大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保持产业链完整性,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具体怎样打造?
  毋庸置疑,“双循环”战略不仅体现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国内基础条件和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跃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环。那么,具体怎样打造这一新格局?
  有两位专家的意见均系“内外双修”。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对内,进一步放松管制,打破行业准入制度性壁垒,推进国企改革,实施竞争中性,用强化内部竞争来提升效率;对外,同时促进出口与进口,保持通过外部竞争推动供给侧效率提升的渠道。”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提出,“对内,挖掘潜力,加速城市化2.0建设,边投资新基建和智慧城市,边辅以户籍制度改革、土地供应改革,打造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推动集聚效应,释放进一步消费潜力。对外,大幅开放国内消费市场,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在中国、为中国’。”
  与之不同,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的建议是“以内撑外,以外带内”。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好本土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复苏的优势,更好发挥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的优势,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挑战。”管涛指出,要做好自己的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争取对外交往的主动。“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记者:傅烨珉)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