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祁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
返回列表
查看: 616|回复: 0
收起左侧

祁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29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10 0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祁阳县全域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是农业大县亟待破解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也是农业大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突破的难点所在。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上游,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22镇、街道,总人口105.26万,其中农业人口近80万。近年来,祁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打造经济强县、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撤县设市”三大目标,大力实施百企入园、百村振兴、百园靓城、百里画廊、百姓安康等“五百工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新型工业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油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示范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省园林县城,也是全省重点申报撤县设市的县。2019年,祁阳县在国家和省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17次,举办市级以上现场会13次,吸引了全省6个市州、30多批次市县党政代表团来祁学习考察,特别是有6项工作被省政府给予“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通报嘉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祁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开创了农业大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
  祁阳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不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就是失职,不用好乡村振兴机遇就是失策,不成为乡村振兴标杆就是失败”的工作理念,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高规格组织领导、高起点策划规划、高标准办点示范、高强度整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上取得了实际成效。
  (一)以县域工业逆势发展为强力支撑,全面加快“以工哺农”进程
“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以工哺农”,既体现为工业化对农业发展在现代要素、生产经营方式、产业链、发展条件等方面的支撑与带动,也体现为政府主导下工业对农业的利益回馈,前提是工业化引领的区域经济具有相应的实力。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祁阳县克服各种困难,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逆势发展,为加快“以工哺农”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稳增长促转型,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发展。祁阳县通过政策激励引领与制度约束倒逼,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确保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市场,2019年新增规模企业22家,总数达到157家,实现增加值83.26亿元、增长8.8%;年产值过亿元企业99家,过5亿元11家,过10亿元3家;工业实缴税金7.6亿元。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轻纺制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七个产业集群,祁阳海螺水泥、凯盛鞋业、东骏纺织产值突破10亿元,科力尔电机成为全市首家在中小板上市的本土民营企业。工业的转型发展有效激发了全县就业创业与改革创新活力,为全面加快“以工哺农”进程提供了新路径。
  2.创模式建新区,园区在创新发展中打开新局面。祁阳县实施“创新强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率先推动园区市场化改革,深化与湖南金荣集团“政企合作、园企共建”,实现由“政府建园”向“市场建园”转变、由“行政招商”向“市场招商”转变,大力实施“百企入园”工程,2019年引进企业106家,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29%,内联引资50亿元、增长31.5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18%。成功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产业类项目4个,展现了产业发展“祁阳速度”。近三年,祁阳经开区规模工业产值平均增速达17%,成为永州市首家技工贸总收入破4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产业园区,成功转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持续加大高新技术对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1.52%,浯创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吾同创众创空间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园区的快速发展为全县现代农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加快“以工哺农”进程提供了新平台。
  3.提质量增效果,综合实力在高质量引领中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化引领下的祁阳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2018年祁阳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全省第15位,成为全市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的县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8.1%,提升幅度在全省同类县中排名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18.51∶35.86∶45.63调整到14.31∶34.57∶51.12。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3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9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占比达86.3%,收入总量领跑全市,县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为全面加快“以工哺农”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区域中心城市布局为战略要点,全面提升“以城带乡”动能
  “以城带乡”是城镇化进程中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举措,核心是通过发挥城镇优势带动和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城乡互动共荣。祁阳县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作为全市人口大县、经济强县的优势,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要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着力提升“以城带乡”的动能,推动了城乡发展潜力的有效释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被《人民日报》推介,住建部对祁阳精致城市建设经验进行了深度报道和推广。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唯一县区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1.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为方向高起点提升城镇品质。祁阳县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围绕“一江两岸、产城融合、扩容提质、生态智慧”的总体构想,确立了建设“50 平方公里、50 万人口”生态智慧园林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推动实现了县城控规和村庄规划的全覆盖。突出项目带动,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产业与城市融合,整治与提升并重,高品位、高标准、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了杨梅湖、高铁新城、原种场、浯溪生态新城等片区,高标准规划了千吨级港口码头、衡永高速公路、铁路综合物流园、环城大道、灯塔大桥和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全市城区第一座高架桥、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第一个生态景观交通门户,成为交通大动脉、城市景观带和经济新走廊。实施“百园靓城”工程,推进城市“五园五化”战役,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违控违行动,同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建成一大批文化小游园。打造无围墙城市,拆墙建绿,还畅于民,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改善城区教育、医疗卫生设施,深入开展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智慧祁阳综合运营管理中心投入试运行,全面加强老城区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率先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试点,“两供两治”建设走在前列。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3万。
  2.以特色小城镇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度夯实城乡融合载体。祁阳县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10+X”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多建多补等方式,引导各镇建一条特色街、一个文化广场或游园、一所标准学校、一所标准医院、一所敬老院、一个标准综合车站、一座标准自来水厂、一个标准农贸市场、一个垂直式垃圾中转站、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思路,合理实施交通、电力、通讯、给水、排水、燃气、品质小区建设等“X”项目,促使每个乡镇的小城镇功能更完善、设施更完备、特色更鲜明、生活更宜居。结合小城镇建设,立足各乡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目前已重点打造了观音滩贡油小镇、黎家坪工业小镇、潘市红色旅游小镇、茅竹果蔬小镇、肖家生态小镇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小镇,茅竹镇被列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潘市镇获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黎家坪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3.以农民市民化为重心全方位释放以城带乡活力。祁阳县在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城镇综合承载力的同时,着力健全与城镇化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放宽城镇居民户籍限制,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降低各类保险费率、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稳定本地就业近10万人,通过深入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资源和求职需求,每年开展“春风行动”“劳务协作扶贫”等招聘会近20场次,累计为企业招工19000余人,其中帮扶6200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还帮助企业赴外县招工2280余人,基本实现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稳定就业,获评全省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着力保障转移就业农民的农村权益,制定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文件,遵循农民自愿,对于农民合法宅基地退出,予以补偿与奖励,为农民带着资本进城提供了政策支撑。以此为推动力,祁阳县的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16—2018年城镇化率提升4.23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三)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经济纽带,全面推进农业“强势崛起”
  促进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最主要的产业是农业,做强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工程。近年来,祁阳县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金融、财政、用地等资源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通过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极大地带动了县域农业产业的强势崛起,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1.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祁阳县立足提升传统粮猪种养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引进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金浩、天龙、银光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本土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同时精准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入了广东农垦集团、温氏集团、鑫广安公司、华商贵澳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推动了广垦1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温氏5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鑫广安3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贵澳现代高效智慧农文旅一体化(油茶)产业示范园等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打造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擦亮“祁阳茶油”金字招牌。建成三家村田园综合体,引进湖南棕榈浔龙河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2019年8月又签约3个总投资额2亿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全县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001个、719个。
  2.以组织形式创新为纽带推动农业集约化融合化发展。祁阳县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经营主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企业+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带动促进了优质稻、生猪两大传统产业和“两茶一柑一菜”(油茶、茶叶、柑桔、蔬菜)四大特色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县已建成了万亩以上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多处,2019年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达60多万亩,油茶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播种蔬菜40万亩,种植以柑桔为主的水果25万亩,以黑茶、白茶为代表的高档茶叶4万亩,湘莲3万亩,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已出栏70.5万头。同时,推动农文旅一体、产加销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涌现并焕发活力,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初步建立起“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太白峰国家森林公园和现代农业园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0多万人,经营收入达到2亿元。
  3.以质量兴农为引领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祁阳县坚持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县“三项创建”,制订标准化生产规程30多项,创建农业标准示范镇1个,建设示范基地8个,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果蔬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展品牌提升行动,有效使用“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5个,入驻“永州之野”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18家,累计培育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2件,祁阳槟榔芋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祁阳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了省级初审,获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也带动了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金浩公司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自然韵黑茶有限公司生产的“自然韵”黑茶系列产品获得“湖南名牌”产品称号,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中,11个企业通过了海关登记,9个基地启动了备案申报。
  (四)以公共资源高效配置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把握这一方向,必须坚持城乡一盘棋的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公共资源配置上首先构建起城乡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祁阳县以公共资源高效配置为突破口,以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管理一体化为基础,以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医卫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全域联通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祁阳县在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 “四好农村公路” 建设,做好“公路+环境”“公路+经济”“公路+文化”“公路+平安”文章,对农村公路及周边环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提升,将产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点连成线,注重挖掘、再现具有乡村气息的传统文化,优先实施乡村通客班车线路窄路加宽工程,打通了城乡经济互动的交通瓶颈,保障了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便捷。开展“美丽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三清、三种、三建”工程,清杂草、清水沟、清障碍,种花、种草、种树,建停车服务区、建便民招呼站、建人文景观带,初步实现了“一路一景”“一线一品”,2017—2019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实施里程367.112公里,改造危桥40座,渡改桥2座,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900.711公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75个,基本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客运一体化。
  2.全域入网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祁阳县于2016年底被列为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县,近年来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行维护智能化”的思路,坚持以大水源为主,建设大水厂、铺设大管网、推广大覆盖,对大水厂覆盖不到的地方因地制宜适量建设小水厂的方式,规划了总投资12.8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PPP项目,引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改扩建大村甸、进宝塘、潘市、县城水厂等4个规模水厂,目前投资2.63亿、日供水规模6.1万吨的一期大村甸水厂已建成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衡邵干旱走廊祁阳北部五镇、街道、场近29万群众不安全饮水难题,被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乡镇通自来水率100%,行政村通自来水率90%,结合全县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乡安全饮水问题将得到全面彻底解决。
  3.全域覆盖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祁阳县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投入1700多万元新建城区垂直式垃圾转运站13座、乡镇垃圾中转站7座,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点1.2万个,实现村组到镇区、镇区到县城两级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全面形成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转体系。为破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利用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建成年处理能力10万吨的固废(污泥)处置项目,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70%以上的城乡生活垃圾到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确保了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2019年,又启动实施投资1.6亿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其中包含乡镇23座中转站、4座改建中转站、2515个垃圾亭、8000座垃圾平台的主体项目,该项目将彻底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4.全域均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祁阳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文教兴县”战略,发扬“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送、党政苦抓”的“四苦精神”,大力建设教育名县。一是推动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优先谋划、优先推进、优先投入,近三年出台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20余份,2016-2018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达9.18亿元、10.08亿元、11.69亿元,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1.73%、22.18%、23.36%,2019年支出预计突破12亿元,教育支出稳居全县公共财政支出首位。二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以来推进学位建设项目23个,新增学位2.61万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清零;近两年共实施116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出台了偏远地区教师专项补贴,大力推进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推动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仅2019年,累计为8.9万人次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4427万元,社会基金奖教助学279.3万元,惠及师生3150人次,帮助7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所有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在全市率先建成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是推动普高、中职教育协调发展。投入2735.5万元改善普高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全县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2623人,212人被“985”“211工程”院校录取;投入3188万元推进县职业中专改造,在校学生突破8800人,与县内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就业率100%,对口升学率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四是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强县特殊教育学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全县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祁阳县因此先后获得“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南省教育强县”等多项荣誉。
  5.全域统筹推动城乡医卫一体化。祁阳县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近年来,投入近亿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高标准建设中医馆22处,实现基层中医诊疗保健服务全覆盖;投入近4000万元,实施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已实现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搭建县域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县域影像、心电、基层HIS、健康档案、双向转诊、移动随访等应用系统,实现县、镇、村三级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推进一体化服务全覆盖。支持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协同,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推进分级诊疗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就医新格局;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住院免交押金,出院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对患有9种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专项救治,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率先在全市开展国家级健康促进县、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全省健康促进工作现场会在祁阳召开。
  (五)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决胜目标,全面提升农民“三感指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补齐乡村全面小康的短板,最终体现在是否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祁阳县在决胜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底线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要着力点,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求为支撑点,推动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三感指数”不断提升。
  1.多元投入支撑乡村全面小康补短板。祁阳县坚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需要,一手抓化债、一手抓发展,变靠财政“苦撑”为“多条腿”走路。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2019年共投入支农资金17.24亿元,增长14%,其中县本级财政资金6.9亿元,增长26%,远高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幅,并建立覆盖各类涉农资金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二是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通过贷款贴息、农业信贷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推动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至2019年9月底,涉农贷款余额139.19亿元,较年初增长13.26%,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87%。三是率先成立县农建投。以县农建投为平台,采取财政预算安排、统筹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用活债券资金和融资等措施,共筹措资金近10亿元,重点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维护、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奖补。四是积极争取政策补助。争取到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产油大县、优质粮油工程、农村厕所革命等上级专项奖补资金近2亿元。五是着力撬动社会资本。完善用地绿色审批通道、设施前期运营补贴、税收支持政策、PPP合同示范文本等,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7个项目实现融资12.5亿元;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引进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的一批大型涉农企业,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多渠道投入为祁阳县加快补齐乡村全面小康的短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祁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精锐尽出,攻坚克难。创新脱贫攻坚“四扶四建”,扶志气建讲堂、扶技能建中心、扶产业建基地、扶队伍建堡垒,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率先探索推行“六个全覆盖、六个必到户”行动。同时,对贫困户按A类脱贫致富型 、B类稳定脱贫型、C类巩固脱贫型、D类计划脱贫型等四类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创新实施以“好货出巷、好景出山、好汉出乡”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三出”消费扶贫新模式,全面加速脱贫攻坚进程,走出一条面上县脱贫攻坚新路子。截止2019年底,全县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5093 户81068人,其中2019年脱贫3523户9497人、3个深度贫困村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19%。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1599户5512人,高标准建成集中安置点25个,安置搬迁830户、2789人。2018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区”,连续3年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县”。2019年,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国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座谈会在该县召开,顺利通过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实地考核。
  3.多管齐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祁阳县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农民经营收入与租金、股金、薪金收入增长协同发力。一是强化农业经营利益联结促增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并建立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县农建投通过引导成立集体所有制专业合作社,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中流转农民土地并进行“打包”招商,引入多家公司、专业合作社建设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园和5万亩的生态农业公园,实现“一地生四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订单生产得“现金”、入园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自然韵黑茶、新金浩茶油、黑凤养殖合作社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建立合作机制,农民依托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获得较好的经营收益。二是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实现“乡乡开班,村村参训”,引导银行、中小企业等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2019年来已发放小额贷款3600万元,建立了祁阳经开区创业孵化基地、金桥市场创业“一条街”,打造星创天地10家,获评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开发农产品导购、环境保洁、河流生态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等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公益岗位,让更多农民参与服务增收。三是服务农民就近就业促增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镇、村两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了解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求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开展企业用工宣传,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开通乡镇7条专线班车,员工自付2元车费,其余车费由政府和企业各负担50%,支持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通过这些举措,近年来祁阳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8.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 :1,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 :1。
  4.多级联动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党建+社会治理工程,不断促进农村中心工作、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城乡一体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大力建设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综合平台,以农村自然院落、城市小区楼栋为单位划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一个党支部,高规格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程度大大提高。二是以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为出发点推动信访改革创新。建立三级联动信访工作网络,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值班接访,每月开展一次县级领导集中接访活动,每月进行一轮县、镇、村三级书记接访下访活动,在560个村设立信访工作室,将村干部和网格管理员吸纳为群众诉求协办员。2019年全县实现信访“三无”镇(街道)19个,信访“三无”村(社区)538个,达标率分别是86.73%和96.07%,实现信访积案清仓见底。三是以“一村一辅警”为抓手打造农村安全网。全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从全县选拔543名青年担任农村辅警,统一建成“一村一辅警”工作站,实现“信息采集员、警务辅助员、治安巡防员、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劝导员、义务安全员、便民服务员”八员合一,打通农村警务工作“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农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课题组成员:
  陈文胜  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组长
  邹冬生  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周鸿鸣  省委农办秘书处四级调研员
  王文强  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瞿理铜  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成员
  黄大金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贺林波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
  李晚莲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
  王  薇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
  熊春林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
  (执笔:陈文胜  邹冬生  王文强  贺林波  李晚莲  王薇  熊春林)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