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马帅等: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53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马帅等: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思考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31 09: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马帅 刘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开宗明义。
  作为一名改革开放同龄人,在农业领域创业的11年里,心里也一直埋藏在一句话:只有农业人才兴才能农业兴。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就要系统性的来谈一谈什么是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什么是新农业时代和新农人?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牛鼻子
  执政者对三农事业改善的把脉,无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进一步厘清了“农业”的定位。农业事实上才是涉农所有问题的根本性和核心问题。
  从宏观上看,农业讲的是产业问题,是关于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结构、分工、规模、形态、水平、效率、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这条长产业链,在种养殖环节有约11万亿元/年的产值。
  从数值看,似乎是个巨量蛋糕。然而,从微观上看,农业更是就业问题、收入问题。围绕着涉农长产业链条,能创造多少就业容量,能提供多少在本区域能体面就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
11.jpg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等
  由于我国乡村就业人员至今仍达约3.3亿人之多,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9亿人。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90%。把种植业的5.9万亿元产值分解到每位种植业领域从业者,为约3.5万元的年收入。把粮食种植业的产值1.5万亿元用该行业的从业者做除法,年收入更是不足1万元。
现实也是如此。
  根据国家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当前户均耕地面积8.8亩。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2018年的每亩收益分别为301元、52.52元和64.2元,苹果、蔬菜2018年的每亩净收益分别为2940.24元、2502.75元。
  从户均面积和种植收益看,农民从农业经营性收入中,很难得到在该县域的体面收入。尤其是粮食种植业,必须面积上规模,才有可能得到该县域的平均收入。
  以上为综合汇总口径,根据农服研习社专家组在全国多个农村一线地区的现场调研和汇总,在我国稻麦、稻稻、麦玉两熟作物区和北方一熟作物区,根据农户种植技术能力,种粮小农户每亩种粮年收入多在400至1000元区间,种粮适度规模和大规模种植户因为涉及土地流转费用,在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差异、灾害影响、农产品市场行情差异等影响下,每亩年收入基本在-200至500元区间。
  经济作物种植小农户每亩种粮年收入大体在2000至10000元区间,经济作物种植适度规模和大规模种植户因为涉及土地流转费用,和规模种植户遇到的共性问题,每亩年收入总体在-2000至5000元区间。
22.jpg
  数据来源:农服研习社调研数据
  按此折算,粮食种植小农户年收入约在0.35至0.88万元区间,经作种植小农户均年收入约在1.76万元至8.8万元区间。影响小农种植收益波动区间的因素,大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作物种植技术,二是气候因素,三是对优质农资农机投入品的采用情况。总的看,小农户往往不具备种出该作物优质农产品的能力,因此农产品价格基本都是随行就市。
  与小农户不同,规模种植户主体更类似于市场中的法人。其中,粮食规模种植户的每亩年收入为(-200至500元区间)×经营亩数。而经济作物规模种植户的每亩年收入为(-2000至5000元区间)×经营亩数。
  影响规模种植户收益波动区间甚至正负值变化的因素,则比小农户丰富了很多,梳理的如下十个方面,都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因子:
  一是作物种植技术;
  二是规模种植的统筹管理能力;
  三是气候因素;
  四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预案;
  五是农业投入品集采和品质控制能力;
  六是自有农机操作、管护能力;
  七是外部合作农机的调度能力;
  七是水源和灌溉的系统化安排;
  八是高效准确巡田能力;
  九是产地烘干、仓储、储藏、保鲜、预冷、运输、检测等综合能力;
  十是所产农产品的下游出路对接能力。
  上述分析后,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新农业?中国农业比农业现代化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农业从业人怎么克服这个差距,实现在乡村体面从业的价值?结果就呼之欲出了——农业本就是个产业。产业的价值实现在于销,优价需要优质,优质在于生产。生产技术是个核心。但技术远远不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都是关键。
  农业要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给从业者予以不背井离乡得到体面收入的机会。没有高素质的新农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客观说,全世界范围,人才的积聚更普遍的方式,仍是城市化、而非乡村化。涉农产业中能创造体面收入的机会虽然已在提高,这从当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新为2019年度的42359元)和近五年来的增长率(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年为16021元)和近五年来的增长率(8.8%)和这城乡收入比五年来已从2.7:1改善到了2.6:1的比例变化能看的出来。但毕竟在绝对量上看,城乡仍有2.6倍的收入差距,而且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这个较明显的差距仍是非常显著的量级。
33.jp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这个明显的收入差距,使得高素质的“新农人”从哪里来?怎么培育?怎么稳定队伍,都成为农业现代化中的最关键问题。
  所以,这必将成为执政者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问题。“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于是有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明确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农业正在孕育着一轮新的热潮,新农人即将登场并且英雄辈出,各领风骚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那么哪些人才应该重点培育?首先要从“新农人”开始,因为这个群体是对农业产业化最拥护、也最活跃的群体,既要扶持增量也要挖掘好存量。对“新农人”的找寻,就要从在乡村就业中人员构成来区分。
  新农人在哪里?
  首先,是来自生产者中的“新农人”。根据国家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由此可见,虽然“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但第一产业中就业的1.9亿人中,仍有1900万人员属于适度规模以上种植户、其经营了6亿亩的耕地面积,人均经营了32亩耕地面积。
  虽然根据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种植规模,其中的很多主体仍不足以形成在县域内体面收入的能力,但这些适度规模以上种植户,都有能力提升后做大规模的潜力,因为后续,更多的小农户会逐步把14亿亩耕地的种植或服务交予他们手中。
  这些主体,当前主要是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下步新进入的主体可能是在我国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城里返乡流转土地种植的一部分群体,以及通过农业服务业、土地合作社等较新型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种植的群体。
44.jpg
  户经营耕地50亩以下的小农户中,不同规模农户的占比
55.jpg
  我国小农户占比为98%
66.jpg
  我国农户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比85%
  *以上数据来源:国家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
  其次,是来自农资农机生产企业、批零企业中的“新农人”。由于农业投入品的工业化产品特点鲜明,本世纪以来的二十年,随着农业投入品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国内竞争加剧,产业逐步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因此,行业中非常普遍的推进了技术营销,即农资农机企业需要全面建立技术专家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召集众多农民参加的农民会讲解实用、有效的技术,才能促进农资农机产品销售。
  同时,也促成了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形成了与国外优势企业差异化的产品能力,也往往更具有性价比。这就使得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越来越呼之欲出。这事实上也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全国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包括植保站、农技站、土肥站、农科院等),全面向上述市场化的农技指导系统与政府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
  这个阶段,可以说,在农资农机生产企业、批零企业具有开展技术营销能力的群体,以及已旗帜鲜明的向农业服务业提供商的方向转型的生产企业、渠道企业,均是典型的“新农人”群体。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发挥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预计当前这一领域中的“新农人”已达数百万人之多,他们在全国2000多个县、3万多个乡镇的农村区域,在持续传播着农业技术。
  三是来自农民合作社中的“新农人”。截至2019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20.3万家,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成立联合社1万多家。从模式看,农业合作化是符合农业产业特征的最适宜模式,因此在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都是最主要的规模化、产业化聚合提升方式。但由于我国种植业相对的较弱质局面,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相关空壳社等发展。使得本应是在“新农人”中贡献最重要份额地位的合作社中的“新农人”,在种植业端中,目前数量尚不及前两者,全国的真正良好运营的种植业合作社中,大体能贡献近一百万名“新农人”。
  四是如农旅、种养结合、农渔结合、三产融合等涉农跨界的“新农人”。由于种植业产值分解到全国众多的农户身上时,不易建立提供县域层面较体面收入的能力,许多有识之士,也在上述这些方面下功夫,把种植业做成了配套其他较高获益性的产业,在农区往往是种养结合、农渔结合,用养殖效益改善收益。在城乡结合部,则有一定的农旅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
新农人需要学习什么?
  界定了上述“新农人”群体,农业现代化提升就有了发动机。但发动机也需要油来提供能量。那么新农人需要学习哪些能力呢?根据农服研习社向遍及我国南北、东西二十多个省的数百位“新农人”调研的样本数据。我们的调查排列如下:
  1.作物学知识
  包括本地主要栽培作物,栽培方式,农艺措施,大致的亩产等等
  2.经济学知识
  包括成本估算,种子,农药,化肥,滴灌喷灌设施,大棚的成本,人工成本,作物连续几年的价格波动,预估收益等等。
  3.基础机械知识
  农业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收货机械方面的使用,保养,简单维修等等
  4.管理知识
  对于员工或被雇佣者的管理,奖惩制度等等。
  5.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不是本地人,怎么与当地人处理好关系等方面。
  而农业作为一项生产过程,最关键的“油”之一就是技术。新农人必须懂技术,尤其是不断更新的种植技术、与新产品和新机械相关的新的应用技术。一个数据可以佐证: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1978—2018 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I)增长2.61倍,年均增长3.26%。其中,体现技术进步的技术变化指数(ETI)增长2.03 倍,年均增长2.81%,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贡献约为78% ;体现效率提升的技术、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TSMEI)增长18.88%,年均增长0.43%。
77.jpg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农业种植是一项复杂的户外生产过程,务农需要专业化。新农人必须懂技术,尤其是不断更新的种植技术、与新产品和新机械相关的新的应用技术。
88.jpg
  新农人能力提升架构图
  上篇提到,乡村振兴人才的问题,是怎么提高收入的问题?怎么才能留住人才的问题?
中国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不愿意从事农业,上过大学的,一般都留在城市里工作,娶妻生子,留在城市里生活,没上过大学也更愿意出去打工,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只有一小部分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那么农业的就业环境如何呢?能把他们留下吗?
  知识要有价。
  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行业都将设有门槛,不能让什么人都能参与,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参与。
  以农资行业为例,大部分的农资企业,一般毕业季,或者就业高峰期,都会招一大批新的大学毕业生,然后让这些人做销售,把他们散放在各个市场上,听天由命,有条件的跟在老业务身后打杂,慢慢学习在这个行业生存;没条件的只好自己在外面学,一般沦落成给农资经销商干杂活的苦力搬运工,所以农资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很多新员工受不到尊重,也学不到知识,很快离职,而对企业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缺乏人才,员工成材率低已经成为制约很大公司的最大障碍,要是能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把他们培养成材那该多好啊!那会省去企业的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
  还有,农资经销商这个群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普遍学历都不高,知识不成体系,他们在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但是很多生意却做得不好,生意做得不好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知识,他们的知识来源也主要来源于田间实践和厂家的培训,而现阶段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很多农资经销商的知识储备已经完全跟不上这个时代,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农资经销商越干越难的原因,他们迫切需要学习和充电,把以往的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体系,充分了解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栽培技术、营养知识、植保知识等,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所以整个农资行业都需要学习,都需要充电,都需要知识更新换代。
99.jpg
  该如何充电?
  自2018年以来,农服研习社引入农业发达国家的认证作物顾问CCA(Certified Crop Adviser)和植物保护技术顾问PCA(Pest Control Adviser)农业职业技能教育认证体系,对体系进行消化吸收,开办了“中国作物营养经理(CCA)”和“中国植保技术经理(PCA)课程,学员对课程满意率达100%,其核心原因就是课程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层面都围绕以下两个能力模型目标系统地对学员能力进行提升。
  正视三农工作的艰巨性
  仅靠懂技术和管理的“新农人”单兵作战,也不易稳定、持续获益。在农村中,往往既需要“新农人”个人的能力建设,也需要乡村中和城乡统筹中,更系统的体系和架构来支撑。
  半年来,我们访谈的数百位“新农人”对国家开展城乡统筹事业和模式,以及对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需要时,新农人提及最多的涉及四个方面,可概况为“四梁”——务农专业化、农户合作化、农服社会化、农业产业化。
  新农人反映,无论小农户务农收益能力稳定与提升,还是规模种植户收益的更丰富支撑因素,都需要有这四个“房梁”。没有四梁,新农业撑不起来。其中,第一个“梁”的“务农专业化”,由上述“PCA/CCA培训”来支撑。其他三个梁“农户合作化、农服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则既需要国家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中开展更系统的架构设计、机制设计,和持续不断的资源配置;也需要“新农人”在自身技术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引领好农户合作化、农服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和运行。
  国家围绕“四梁”中的能力建设,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一直在持续、积极的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这个公共基础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结合新农人的“八柱”建设,就能有益的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 就把“新农人”建设把自己的务农技能、管理技能,与国家开展的城乡统筹事业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了。
  结语:
  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国民都可以终身学习,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四梁”和新农人。新农人留土留乡且能实现体面收入,需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能力支撑。务农专业化的能力建设,离不开新农人孜孜不倦的积累。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