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瑞明(福州大学建筑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撤并村校包括两个问题:撤村并村和撤校并校,都是乡村复兴、乡村振兴的大敌。
1. 先谈撤村并村问题:一个村可以很小,可以很偏僻,可以并入另一个相对近一点、大一点的村,但不能撤。这个偏僻的村可以是自然村,或者“村民点”。那个近一点、大一点的可能是行政村。有村(自然村、村民点)的地方,就有人烟,这是一群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村民,他们有一种一般村民不具备的应对大自然的能力。
一旦把他们抽离,行政村的村民就必须直接面对大自然。殊不知,行政村的村民实际上缺乏自然村村民的某些“生存技能”,如攀爬能力和对付毒蛇、野猪、猴子和狼等野生动物的能力。同时,野生动物因撤村之后,逼近行政村。人类曾经驱赶野生动物建设村庄,形成村落。逐渐形成稳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不要继续“挤压”大自然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大自然反过来挤压已经稳定的人居空间。两种挤压都是破坏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
2. 再谈撤校并校问题:撤村必然就撤校,村已不存,何须学校。撤校并校,就更过分了,因为村还在,人还在,校被撤除。自然村一般情况下不设校,此处撤校是撤行政村的校。试想:乡村传统的农业如何养活农民,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通过高考进城后留在城市,参军的退伍或复员之后也未必全部返回,一部分青壮年加入了城市的“农民工”行列,乡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如果撤校,连儿童也不留了,这是与“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的做法。
乡村若能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以业留人。老年人、青壮年、少年儿童都在,学校就不该撤,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如果青壮年只是去镇上工作,或在附近的县城工作,家在乡村至少能够做到下班回村或周末回村。怎么可以把“校”给撤了!在乡村办小学,在镇上办初中,在县城办高中,是一种“梯级递进”的普及教育模式,关键在于解决好办学环境、办学资金和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体制决定了有些措施只要出台政策,就能够顺利执行并取得成效。推出乡村小学的“达标”标准并保障资金到位,师资除了固定的教师外,可以与乡镇、县城的对应学校“结对子”,下派“挂村教师”形成制度,制定挂村年限和考核标准作为升职(职位、职称)的条件。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因此,顺便提个建议:九年义务教育只到初中毕业,可以改为十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三年,可以到高中毕业。
乡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一定大有作为。(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