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郑文慧 一、粮食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超4000万吨7月28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4000万吨,总体收购进度超六成。早稻收获和收购同步展开,新稻开始上市。 大暑过后,南方早稻收获进度加快,新稻收购同步展开,海南、广东、浙江已经开始上市。“今年夏粮收购总体上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等特点,特别是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大部分达到二等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新麦上市以来,储备企业积极开展轮换收购,加工贸易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高,市场购销活跃。 点评: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均远好于预期,价格高开导致收购节奏加快,农民卖粮收成较好,但产业的压力增大,包括前期高位入市的贸易商、面粉厂等,后期需要逐步消化。 二、巴西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对中国出口玉米 7月26日,巴西农业部长马科斯·蒙特斯表示,巴西和中国正在重新商讨一项协议,以便允许巴西玉米比最初计划更早运往中国。蒙特斯说两国官员正在重新讨论该协议,以允许巴西玉米在今年下半年运往中国,而不是明年,因为巴西目前收获的二季玉米产量庞大。 巴西玉米种植户协会的机构事务负责人塞萨里奥·拉马尔霍12日表示,今年5月份中国海关总署签署了一项允许进口巴西玉米的协议,这有助于取代美国和乌克兰玉米供应缺口。目前巴西农业部在和中国就批准进口巴西一些类型的转基因玉米进行谈判。巴西农户已经种植巴西生物安全机构CTNBio授权的某种转基因玉米,但是中国尚未批准此类产品。拉马尔霍补充说,巴西也向伊朗、日本、墨西哥和欧盟等国家出售玉米,并应继续向尽可能多的市场出口玉米,以避免只依赖一个买家。他估计中国占到巴西肉类出口的大约一半,以及巴西大豆出口市场的大约80%。 点评:近月国际粮价大幅回调,CBOT玉米价格也自5月份高位累计回落超过20%,但全球可出口供应仍然偏紧,加上美国当前干旱炎热的天气增加新作玉米的产量担忧,整体偏紧的供需格局未改。这样的背景下,巴西玉米对华出口节奏加快有助于确保我国饲料粮的供应充足。 三、牧原股份:当前原粮饲料储备充分 不存在猪只断料的情况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27日,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仔猪销售量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且仔猪销售价格较高。当前公司生猪存栏3,500万头左右。目前,公司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事项正有序开展。公司当前原粮饲料储备充分,不存在猪只断料的情况。随着近期市场行情回升,公司现金流已持续好转。此外,牧原股份指出,公司生猪养殖采用连续生产的模式,高价不抛售,低价不压栏,依据生产节奏,连续安排生产销售计划。 近期A股养猪大户正邦科技陷入饲料风波,代养户代养的猪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出现了猪吃猪的现象。针对投资者关心公司是否存在猪断料情况,牧原股份称,公司当前原粮饲料储备充分,不存在猪只断料的情况。随着近期市场行情回升,公司现金流已持续好转。 7月猪价屡次冲高,其中养殖端受压栏和二次育肥等影响,造成了猪肉供应阶段性减少,助推猪价上涨。牧原股份指出,公司生猪养殖采用连续生产的模式,高价不抛售,低价不压栏,依据生产节奏,连续安排生产销售计划。当前公司屠宰肉食业务投产产能为2200万头/年。当前屠宰肉食业务仍把开拓、服务好B端客户作为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下一步屠宰肉食业务将重点提升运营能力、保证产品品质、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以争取年底阶段性实现屠宰肉食板块盈利。 点评:小麦、玉米均为饲料主要原料,近期价格大幅回调,有助于国内养殖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改善经营效益。行内人士表示,按2.7的料肉比计算,饲料成本每下降100元/吨,肉价就下降270元/吨,如果谷物价格持续回调,国内养殖业有望迎来一段较长的“幸福时光”。 四、乌克兰粮食出口协议签署 7月22日,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主持下,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达成了一份粮食协议,旨在把乌克兰滞留粮食得以释放至国际市场。7月27日,上述四方代表如期在伊斯坦布尔举行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正式运行仪式,各方表示仍在推进粮食协议的执行。 当地时间8月1日,土耳其国防部长阿卡尔表示,首艘载有乌克兰粮食的货船将于格林尼治时间8月2日12时(北京时间8月2日20时)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附近停靠接受联合检查。有美媒表示,这是缓解全球粮食供应迈出的“微小但重要的第一步”。据路透社8月1日报道,阿卡尔表示,这艘名为“拉佐尼”号的运粮船悬挂塞拉利昂国旗,载有2.6万吨玉米,从乌克兰敖德萨港驶向黎巴嫩的黎波里港。 点评:据乌克兰农业部数据综合计算,今年3-7月共出口谷物523.6万吨,不足往年高峰期一个月的出口量。因此,乌克兰港口是否能重启出口,全球瞩目。不过,虽然“粮食走廊”已经开启,但何时能恢复至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仍有待商榷。央视新闻援引乌克兰国内分析,称尽管现在“粮食走廊”已经开通,但是由于机制极为复杂,预计未来受影响因素会很多,而且目前黑海的运力只相当于冲突爆发前的一半左右,预计整个粮食运输的过程仍将非常缓慢。 五、广东省12条措施支持晚造粮食生产 7月19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在春收粮食获得丰收,早稻面积稳定增加的基础上,为应对农资价格持续上涨、自然灾害影响,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决定进一步加大耕地、农业机械、金融保险、农业科技等方面支持力度,实施“以晚补早”,支持晚造粮食生产,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有关单位起草了《措施》。 《措施》共分为12条具体举措。包括抓抢做好灾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和维护、督实复耕撂荒耕地和垦造水田优先种粮、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晚稻“一喷二防”统防统治技术、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及时抓实抓好粮食收购、科学开展“鱼稻共生”水稻种植模式试验、扩大粮食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补齐粮食烘干机收减损增收短板、建立粮食生产考核激励机制、保障农资量足价稳质优、制定防灾减灾和疫情防控预案。预期目标:通过“以晚补早”系列措施,实现晚造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增加,全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点评:综合气象部门和市场信息,今年全国早稻的产量与去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而广东受前期强降雨影响,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据中央气象局信息,单产将同比下降。因此,早稻全力抗灾保产,“以晚补早”是今年夏天广东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提出的应对之策。 六、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 20日,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夏粮产量2948亿斤、增加28.7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15亿斤、增加25.7亿斤,优质专用品种占比38.5%、提高1.2个百分点。早稻及秋粮丰收基础较好。预计早稻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过六成、丰收在望。秋粮面积超过13亿亩,长势总体正常。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预计大豆面积增加较多。价格方面,三大主粮价格稳中有涨,6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35元,比1月份涨4.6%,同比高4.5%。其中,稻谷、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小麦受生产成本上涨推动和国际市场传导影响,价格恢复性上涨,但涨幅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涨幅。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走势偏强,受国际大豆供给偏紧、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受阻、投机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国际油脂油料的价格高位上涨,也拉动了国内价格走强猪肉价格触底回升,“菜篮子”产品季节性波动。 点评:总体看来,上半年国内粮食增产、几大主粮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后市将小幅波动。 七、金健米业24年间累计亏损6.2亿 7月3日晚间,金健米业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于7月2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湖南粮食集团通知,获悉湖南粮食集团拟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金健米业上市至今24年间,净利润累计亏损6.2亿元。从1999年算起的23年间,公司扣非净利润盈利的年份仅5个,一直靠着补贴“续命”。在近期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金健米业称,继续大力开展相关新渠道、新营销方式的探索,尤其是加大团购、特渠、餐饮渠道开发力度。 目前,金健米业拥有7条大米生产加工线,将采购的稻谷或白米通过清理、砻谷、碾米、抛光、色选、包装等技术流程生产出包装大米。 金健米业大米的加工产能(含委托生产)为30.9万吨,2021年生产大米产量为21.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0.23%;公司现有的面制品加工业务生产量相对较小,主要拥有9条面条面粉的生产加工线,公司面制品的加工产能(含委托生产)为5.3万吨,2021年生产面制品产量为3.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6.03%;公司食用植物油的加工产能(含委托生产)为18.4万吨,公司2021年的食用植物油的年产量为17.3万吨,产能利用率为94.02%。 由此来看,金健米业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仍然有大量闲置,特别是大米和面制品产能。2022年一季度,金健米业营业收入达15.19亿元,同比下滑10.11%;净利润亏损547.17万元,同比下滑149.62%,出现双降。 点评:金健米业仅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牛”了一下,和国内米市一样。近两年小麦、玉米潮涨潮落,米市则乏善可陈。不过,如果相比起暴涨暴跌的行情,这种“稳健”或许是另一种福气。 八、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2日凌晨2时,《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团队在水稻中发现的高产基因(OsDREB1C),能够同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可提高作物产量30%以上。 《科学》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工作,包括不同作物、不同地点的多年田间试验,呈现了全面而可靠的实验结果。该研究结果是了不起的、激动人心的、并具有潜在影响力的,如果将其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必将进一步推动水稻等作物可持续集约化生产。 近年来作物单产增长已进入一个平台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单产下降趋势。“在有限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作物单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论文通讯作者周文彬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外,施用氮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需要新的途径和策略。”周文彬说。“其实我们筛选到的是一个明星基因。”周文彬告诉记者,转录因子OsDREB1C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备受关注,但此前并没有科学家关注它与粮食作物产量的关系。“该基因的增产幅度特别大,这是很少见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希望,未来能把这个基因应用在生产上,让育种家和农民都能够用到它,真正在田里看到这么高产的水稻或者其他的作物。 点评:从绿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粮食单产增长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此项“明星基因”的发现,是提高单产的重大突破,尽管田间应用尚需时日,但已经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 九、五大国际机构负责人联合呼吁紧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危机7月1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和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联合发表声明,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新冠疫情、国际供应链中断以及乌克兰战争严重破坏了彼此紧密联系的粮食、燃料和肥料市场。粮食署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6月,在82个国家中,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口数量已增至3.45亿。这些民众短期内难以获取粮食,导致生命和生计陷入危险境地。与此同时,大约25个国家为了应对粮食价格上涨, 采取了出口限制措施,影响了全球超过8%的粮食贸易,致使形势雪上加霜。此外,由于天然气等投入品成本创历史新高,过去12个月中肥料价格翻倍,造成粮食供应局面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的全球粮食库存必须进行释放以降低价格。目前,新冠疫情导致政府的财政空间严重受限;而放眼长远,气候变化则对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产生了结构性影响。 为了防止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展进一步受挫,需要在四个关键领域采取短期和长期行动:1)立即向弱势群体提供支持;2) 促进贸易和国际粮食供应;3)加大生产力度;4) 投资发展气候适应型农业。 点评:7月6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8.28亿,较2020年增加约4600万,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累计增加1.5亿。全世界正在进一步偏离目标,无法保证到2030年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每次危机来临,往往会加剧贫富分化,不发达国家的粮食安全更难受到保障,斯里兰卡6月份粮价上涨80%,总理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全球联合起来采取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十、全球干旱引发粮食减产担忧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7月旱情监测报告显示,欧盟及英国总计44%的土地处于土壤水分不足的干旱警告状态,有9%的土地处于更严重的红色干旱警报状态。持续更新的干旱指标地图显示,旱情还在加剧恶化。缺水和高温威胁令农作物产量下降,而此前谷物和其他作物的前景已经不容乐观。法国、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须应对作物减产。德国、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也受到了影响。 7月7日阿根廷媒体报道,干旱正在给阿根廷和巴拉圭农业生产带来灾难。阿根廷2022/23年度小麦播种度创下十年来最慢进度,因为降雨不足和初期霜冻迫使农民推迟种植冬小麦作物。如果短期降雨不能缓解农业地区的干旱状况,可能不得不再次削减2022/23年度小麦播种面积预估,目前为630万公顷。如果该交易所再度调低小麦播种面积,将是5月份以来的第四次调低。 处于亚洲的印度,也面临干旱的考验,或将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当前市场担忧,一旦印度大米产量大幅下降,价格上涨,或将进一步加剧印度的通胀,进而引发政府出台大米出口限制政策,可能成为全球粮食供应面临的新挑战。据印度媒体报道,北方邦的一名种植者表示,由于6-7月缺少雨水,他在2.8公顷的土地上只种了一半的水稻。当地的研究人员指出,7月中旬以后,印度水稻播种基本上已经结束,未来恢复产量的可能性不大。 点评:今年全球各地出现多年未遇的高温天气,相信每个人都在过去一个月深有体会。全球极端高温天气无疑对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等问题带来了新的考验。(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