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郑文慧(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一、粮食物资储备部门:全国粮油供应充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目前全国粮油供应充足,各地市场价格平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3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全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原粮储备非常充裕,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调控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有需要,每天可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压榨油料70万吨。同时我国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可以迅速将米面油投放终端消费市场。
据介绍,疫情发生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了粮油保供工作小组并在30日召开视频会议,强调全系统要把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确保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市场运行平稳,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要按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保证区域内粮食供应不出问题;着力保障疫情严重地区、大中城市及价格易波动地区市场供应;密切关注个案,对排队抢购等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强化监测预警,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发挥地方储备“第一道防线”作用;保证粮源充足,组织粮油骨干企业和应急加工企业及时开工复产,增加成品粮油投放。
评:这次“全民战疫”中,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广大粮食人是坚守在大后方的最坚实保障。国家和各地储备的充足殷实、强大的调控和动员能力,还有每一位粮食人的敢于担当和作为,在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上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二、中储粮:2019年托市收购小麦2227万吨,稻谷1520万吨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亦武1月16日在2020年中储粮工作会议上说,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中储粮集团作为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配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启动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2019年累计完成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3747万吨、同比增加41%,其中收购小麦2227万吨,稻谷1520万吨,根据市场价格水平估算,最低收购价收购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亿元左右。
据介绍,2019年,中储粮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项调控任务,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任务,完成各类政策性销售4657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库存品质得到改善。
评:2018年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不足300万吨,2019年的增长主要来自小麦。这也是因应市场需求,2018年麦市行情好,市场收购多,政策收购自然少,2019年行情不济,政策收购量就加大了,这正是最低收购价的意义。
三、2020年以稻谷为重点,推动政策性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9-10日在京举行。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会议上透露,2019年各地组织政策性收购,引导多元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全年收购粮食7900亿斤,没有出现大范围“卖粮难”的问题。多措并举消化粮食不合理库存,政策性粮食库存较最高点下降36%。
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粮食库存消化,科学制定销售底价,合理把握销售节奏,全年共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粮油3855万吨,其中稻谷1248万吨、小麦343万吨、玉米2191万吨、油脂油料73万吨。粮食产销区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2019年,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组织的各类地方粮油交易专场成交总量325.9亿斤,同比增长52.6%,成交量再创新高。
同时,会议表示,中国将从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全面提高应急保障水平、稳妥推进收储轮换和抓牢盯紧安全生产四方面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将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快构建“两个体系”、认真抓好收购搞活流通三方面着手,加快建设粮食强国。
评:这意味着去库存仍是2020年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大环境下,叠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粮食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空间。
四、国家统计局:2019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肉类产量下降10.2%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2019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94万吨,连续5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长2.0%;早稻产量2627万吨,下降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长1.1%。
分品种看,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长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长1.4%;大豆产量1810万吨,增长13.3%。
2019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来源:国家统计局)
评:非洲猪瘟还没过去就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局部地区出现的禽流感,加上当前多地反映饲料因运输、用工等问题短期紧缺,导致去年产能大增的家禽行业备受冲击。2020年中国的肉类生产或会继续受影响,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人们的肉禽蛋奶消费占比越来越高,仍需多管齐下弥补肉类供应的缺口。
五、2019年中国饲料产量降至全球第二,猪料下降35%
一年一度的奥特奇全球饲料大调查出炉,这也是奥特奇连续第9年进行全球大调查发布的数据,收集了全球145个国家的数据统计而成。
2019年全球饲料产量11.27亿吨,较2018年的11.38亿吨下降1%。若南翻译并整理了奥特奇的大数据,从区域和动物种类两个方面来分析2019年全球的饲料产量。(为了统计方便,文中产量的单位统一为:百万吨)
一、全球七大地区饲料产量分析
亚太地区:产量最大达363.2百万吨,同比去年下降5.5%,主要是中国由于非洲猪瘟猪料下降了35%;其次是越南下降了7%;
欧洲:排名第二,保持稳定,饲料产量279.2百万吨,同比增长0.2%;俄罗斯水产饲料下降60%,转向进口;保加利亚生猪生产下降20%;冰岛猪价上涨20%;
北美:排名第三,饲料产量236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加拿大蛋鸡料增长400K;
拉美:排名第四,饲料产量167.9万吨,同比增长2.2%,墨西哥蛋鸡料增长11%,阿根廷宠物料增加9%;巴西的蛋白原料出口增加34%;
非洲:饲料产量43.7百万吨,同比增幅最大达7.5%,纳米比亚奶牛料增长30%;
中东:饲料产量26.0百万吨,同比跌幅最大,下降5.8%,伊朗饲料产量下降11%;
大洋洲:饲料产量10.5百万吨,同比下降1.3%,受干旱因素影响。
二、全球不同品种动物饲料产量分析
猪料:261百万吨,同比2018年下降10.8%,其中亚太地区跌幅最大为26%,非洲地区涨幅最大为29%,受非洲猪瘟影响,亚太地区猪料主产国中国和越南跌幅最大,分别为35%和21%。
禽料:总计为498百万吨,其中肉鸡料307.3百万吨,蛋鸡料157.7百万吨,且蛋鸡料和肉鸡料最大的生产地区在亚太和欧洲地区,火鸡料产量最大的是北美。
反刍料:总计245百万吨,其中奶牛料129.9百万吨,主产区是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肉牛料115.4百万吨,主产区是北美和欧洲。
水产料:总计41百万吨,亚太地区增幅最大,增长了150万吨,主要增长国是中国、越南和孟加拉国,而欧洲水产料的下降主要是俄罗斯进口。
宠物料:27.7百万吨,全球增长4%,增幅最大的地区是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按国家分类,中国、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匈牙利、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的增长最为显著。
马料:全球产量保持平稳,北美继续生产几乎一半的马饲料,约47.5%,欧洲约占23%,其余地区占28%。
三、2019年前9大饲料生产国:
2018年前8大饲料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55%:中国,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西班牙和土耳其。
2019年前9大饲料生产国为占全球产量的58%:美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西班牙、日本和德国,其中美国反超中国成为第一,而日本和德国首次登上榜单,土耳其被挤出前9。
四、不同国家的政策
亚太地区:中国主要是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而在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文莱、印尼和新加坡则主要关注重金属方面。
欧洲:荷兰、波兰和希腊减少了牲畜数量。
北美:加拿大开始征收碳排放方面的税,美国减少促生长抗生素的使用。
太平洋地区:新西兰政府颁布了排放的最新目标。
评:我国饲料产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降至第二。今年的开局雪上加霜,后期会否迎来反弹仍有诸多变数。
六、海关总署:继续对小麦等8类商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9〕50号)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本国子目注释的通知》(税委会〔2019〕51号),自2020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同时对部分本国子目注释进行修改。
2020年调整方案主要内容为,自2020年1月1日起对859项商品(不含关税配额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自2020年7月1日起,取消7项信息技术产品进口暂定税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产品最惠国税率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第五步降税。另外,继续对小麦等8类商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税率不变。其中,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铵3种化肥的配额税率继续实施1%的暂定税率。继续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滑准税。同时,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协定或关税优惠安排,除此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协定税率外,自2020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对我国与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冰岛、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智利、格鲁吉亚、巴基斯坦的双边贸易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的协定税率。2020年7月1日起,按照我国与瑞士的双边贸易协定和亚太贸易协定规定,进一步降低有关协定税率。当最惠国税率低于或等于协定税率时,协定有规定的,按相关协定的规定执行;协定无规定的,二者从低适用。自2020年1月1日起继续对铬铁等107项商品征收出口关税,适用出口税率或出口暂定税率,征收商品范围和税率维持不变。
评:坊间猜测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放松非口粮的进口管控,调整玉米配额。实际上,增加配额内进口还有较大空间。而且,配额与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相比仍然非常小,对粮食的自给率影响较微。
七、搭建公益性饲料粮交易平台 促南北玉米产销衔接
1月6日~7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北粮南运工作切实保障玉米等饲料粮供应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玉米南北方产销衔接,更好地服务粮食市场流通,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了全国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会。出席专场交易会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指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这次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北粮南运工作,保障南方地区生猪养殖饲料粮供应的重要举措;也是运用市场化手段,统筹抓好粮食购销,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联动,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的创新实践。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 40%~45%,是我国玉米净调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饲料玉米消费是我国最主要的玉米消化方式,占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此次到会的南方14省(区、市)也是我国饲料产能和行业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地区,其每年玉米消费量占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60%左右。本次专场交易活动由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区近500人到会。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主任陈军生表示,举办此次交易会的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北粮南运”重要指示精神,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玉米产销合作,搞活粮食市场和流通。截至1月7日17时挂牌交易专场关闭,本次交易会共组织粮源2045万吨,最终成交871.2万吨,成交金额达155.4亿元。为实现此次专场交易会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的目标,各地粮食部门和省级交易中心谋划于前,东北产区积极组织协调、落实优质粮源,南方销区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市场需求,为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化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评: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在交易、物流、融资和信息方面的综合优势,对进一步打通“南粮北运”的购销渠道,尤其是应急时期的产销区粮食调运有重要的意义。
八、吉林托市收购启动 粳稻收购再添助力
吉林省于1月13日正式启动粳稻托市收购工作,加上前期启动的省份,今年中晚稻市场共有9个省份启动托市收购工作。南方中晚稻托市收购截止日期为1月末,东北粳稻托市收购截止日期为2月末,目前粳稻托市收购已经进入后期,再加上1月中下旬基本进入“春节假期”,后半个月吉林省粳稻托市收购市场或将有价无市。另外,黑龙江省为了解决仓容不足问题,开始租仓收粮,第一批公布了44个租仓收储库点名单。春节过后,东北粳稻托市收购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综合看来,目前东北地区稻谷收储政策逐步发力,或将助力后期粳稻收购市场。
元旦过后,东北粳稻农户开始步入集中售粮期,粳稻购销活跃度提升,再加上托市收购提振,粳稻收购进度加速,截止到1月5日,粳稻总收购量已经突破3000万吨。虽然粳稻托市启动时间晚,但是收购进度整体较快,赶超中晚籼稻收购进度。据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月5日,主产区中晚稻累计收购5934万吨,同比减少651万吨,减幅9.89%。分品种看,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25万吨,同比减少126万吨,减幅4.13%,最近一期5日收购量为73万吨,较前一期减少115万吨,较收购高峰期下降18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3009万吨,同比减少525万吨,减幅14.86%,最近一期5日收购量为256万吨,较前一期减少144万吨,“粳快籼慢”收购特征凸显。
评:近年来,我国稻谷的增产主要在粳稻,连续多年托市收购量大于销售量,粳稻去库存压力加大。
九、1810万吨 国产大豆交出亮丽成绩单
面积增长10.9%,单产增长2.2%,总产量增长13.3%。”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一年,国产大豆交出亮丽成绩单。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1810万吨,增长13.3%。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40亿亩,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10.9%。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大豆面积增加量占全国增加量的九成以上,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增加1068万亩,占全国增加量的77.3%。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从1月7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该省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提高,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6419万亩,约占全国大豆总面积的45.9%。除了面积大幅增加,大豆单产水平也有所提高。2019年我国大豆单产12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长2.2%。国产大豆的市场表现亦令人欣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1月15日表示,2019年,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国产大豆面积扩、产量增、品质优,新豆上市后加工企业、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农户销售进度快,市场呈购销两旺格局,价格稳中有涨。2019年12月,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1.81元,环比涨2.4%,同比涨1.5%;山东国产大豆入厂价每斤2.11元,环比涨1.5%,同比涨5.1%,小幅上涨。我国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蛋白含量高,与进口大豆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
评:《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里,“到2020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面积达到1.4亿亩”的目标已经达成。当前玉米供应过剩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玉米和大豆之间生产的比例需要一个科学的联动机制,避免陷入过度调整的困局。
十、今明两年中国将有望进口8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根据协议,中美将加强和促进双方农业领域合作,增加中美农业合作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总体看,农业协议是平等互利的,我国农民和农业发展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院、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说。协议提出,中方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完善小麦、玉米、大米关税配额管理办法。程大为表示,按照配额管理,中国一年将进口总量2000多万吨的谷物,占全年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不过3.4%,即便全部用完配额,对国内市场影响也很小,“中国人的饭碗依然端得稳,饭碗里装的主要仍是中国粮。”程大为说。
根据协议,中方将增加对美国乳品、牛肉、大豆、水产品、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农产品进口,今后两年平均进口规模为400亿美元。
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240亿美元,以此为基数,2020年增加125亿美元,即365亿美元,2021年增加195亿美元,即435亿美元,两年共进口800亿美元,平均每年进口400亿美元。由于2018年和2019年我国自美进口大减,因此未来两年的进口有一定的恢复性进口的意思,但增幅确实也很明显。协议还表示,双方预测,从2022日历年至2025日历年,中国自美采购和进口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将继续保持增长方向。
1月7日,财新杂志援引韩俊副部长的话说,提高肉类、乙醇、玉米酒糟粕(DDGS)和大豆进口,对实现美国农产品进口翻倍的目标可能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我国农民和农业发展也将获得实在的利益。在经贸磋商期间,美国已发布最终规则,承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允许中国的熟制禽肉输美。协议规定,美国将允许中国产香梨、柑橘、鲜枣等农产品出口美国。美方作出的这些承诺将带给中国农业企业和农民更多市场机会。
评:与过去一年来其他的时好时坏的各种消息相比,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具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本来2020年开了个好头,但受疫情的影响,这一协议涉及的自美进口农产品金额可能会打个折扣,毕竟和其他所有协议和合同一样,这里也有“免责条款”:“如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双方不可控的不可预料情况,导致一方延误,无法及时履行本协议的义务,双方应进行磋商”。突如其来的事件不仅考验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