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明庆忠:以文旅融合促共同富裕的云南经验
返回列表
查看: 25|回复: 0
收起左侧

明庆忠:以文旅融合促共同富裕的云南经验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093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13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明庆忠(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首席教授)

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华民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共同富裕征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而文旅及其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实际上已经成为各地促进“富脑袋”、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满足现在人们对旅游产业的品质化、定制化、个性化的要求,同时又带动乡村发展,让乡村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养人,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云南省为例,2021年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年收入达到6.94亿,占到旅游收入的46.4%。所以文旅产业凸显优势,赋能发力,使得许多农村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也促使人们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成为一种新的动能。云南以前以烟草产业为主体,现在云南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推动云南省的乡村振兴、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市民、招商推介、品牌创建、市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帮扶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实施了“123518”的精准旅游扶贫工程及其他一些旅游扶贫项目一万多个,乡村文化和旅游投资达到1500亿,文旅扶贫培训超过25万人次,同时创建了611个旅游扶贫单位,有异地游客接待规模的旅游特色村达到1000多个,累计接待游客11.6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60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80.85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3%。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规划科学引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包括《旅游扶贫示范乡村认定规范》和全省各地的专项规划等。

二是找准特色产业和模式,尤其是一些高原特色农业,以茶、花、果、蔬菜、咖啡、坚果、中药材,包括云岭牛的肉牛为支撑,打造全新的、多功能经营模式,2021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年收入增加到750亿元,依靠延伸产业链,破解产能落后、经济落后等难题。

三是盘活资产,提升效率,推动资源要素重新组合。通过实施“五动”,即“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品牌拉动、上下齐动、城乡互动”,让历史遗存活化,让民族古城、古镇、古村重生。唤醒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通过激发乡村文化,打破原有产业模式从而实现增收。

四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出经验总结和模式。总结出文旅资源依托型、文旅投资带动型、文旅项目辐射型、文旅扶贫结合乡村特色型等文旅融合模式。另外推广“党支部+乡村”“旅游合作+社户”“企业+景区+农户”等旅游发展模式,让居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活动中来。在模式探索上,有4个案例入选到文旅部《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中。另外云南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印发了《发展乡村旅游度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出版发行了关于文旅融合典型的研究报告和示范案例,让更多人了解从而带动乡村整体发展。

五是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挖掘和活化利用古典文化、民族文化、商邦文化等,传承包括农俗体验、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进一步拓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学基地。

六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旅品牌。首先是通过“三产”融合拓展休闲、田园生态、科普研学、户外、体育、康养、非遗等领域,打造“文旅+”品牌。通过文旅+遗产、文旅+花卉、文旅+茶叶、文旅+民族工业品、文旅+工业遗产、文旅+文创等,打造夜经济、美食、康养等多种旅游形态,推出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22条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6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两条线路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其次,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民族村寨。一是融合了包括民族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其他资源,打造国家级品牌重点的旅游镇3个、全国农村旅游重点村43个,在全国排名第六。二是塑造大量省级品牌,包括省级旅游名镇101个、旅游民村214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498个。三是打造景区品牌,比如在乡村里面的A级景区数达到了310个。四是打造旅游线路品牌,有10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精品线路”。五是乡村民俗,比如环洱海的民俗继承、大理的双廊等,使之成为游客打卡体验的胜地。六是安排省级资金来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61个,其中154个被国家民委挂牌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发展状况非常好。

七是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保障农民的持续获益。鼓励农户参与经营,构建多元利益的连接机制。一是鼓励村民参与民宿和旅游服务,比如餐饮、民俗服饰、歌舞表演等。另外推动方法模式,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模式,构建出多元利益的连接机制。二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共建共享共治来促进增收。首先,创新利益的分配机制,比如以自己的闲置资源与土地入股、劳动就业、参与经营的利益分配,实施“阿者科计划”,构建了“保护者受益、受益者保护”的利益导向,所得收入30%归集体所有,70%归村民分配。其次,用村规民约来推动乡村治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制定美丽公约,探索红黑榜,评选最美庭院、最美家庭、亮台示范、共产党员户、回乡创业户、“党组织推荐放心店”等来推动共建共享共治。再次,开发乡村智慧旅游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

八是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走绿色发展之路。云南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过程当中,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转型,通过生态+增加颜值和利值。坚持将自然保护和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从而开启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

总而言之,通过乡村创造机会,提供场所和活动,利用机制把闲置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要素,赋予新的动能。通过城乡融合,城乡互动,拓展多种功能,尤其是乡村的自然功能、空间协调功能、利益分配功能等,凝聚乡村力量,使村民回归,让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3年第2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96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