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推动全体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返回列表
查看: 13|回复: 0
收起左侧

推动全体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990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昨天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蒋永穆(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了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成为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因素。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昂扬的奋斗精神,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存在着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等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体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指引。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汲取了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与教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切实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从实践来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深入实施,有效提升了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使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恢复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但就整体而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生产条件仍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仍比较低下。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测算,197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的地位不断巩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是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需要看到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许多农村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不足。二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2023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652084亿元,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69898亿元,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69325亿元,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9624亿元,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52.1%,超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总和。三是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9;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二者相差85840元。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才能做大共同富裕“蛋糕”。通过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缩小城乡、区域、收入等方面差距,才能把“蛋糕”切好分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也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秉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事业。其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其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直面矛盾,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其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把握整体与部分、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其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突出重点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是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人民生活品质具有综合性与动态性,综合性是指人民生活品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感受;动态性是指人民生活品质的具体内涵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方法和策略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推动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是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过大的收入差距则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统筹各项民生工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加快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三是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也日益凸显。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优化,加大再分配力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四是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客观要求。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是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公共服务投入、公共服务过程、公共服务产出等维度的均衡,主要解决公共服务供给层面的问题。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指紧扣人民群众现实需求,提升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适配性,主要解决公共服务需求层面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提升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程度,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公共服务供给更加精准匹配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