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马跃(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在乡村振兴“二十个字”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总书记也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实现产业振兴或产业兴旺,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农村地区。
一、产业兴旺的内涵和特点什么是产业兴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认为,要从生产能力、单产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功能性、资源利用率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为衡量产业兴旺的标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认为,不能把这个概念等同于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兴旺是乡村多元经济相互融合和乡村生产充满活力的一种状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浩通过对湖南省33个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调查研究发现,产业规模、产业融合、市场需求和农民受益是乡镇领导干部衡量产业兴旺的四个关键词。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实现产业兴旺?或者说,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测量标准?2018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此次发布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以“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值,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产业兴旺包括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城乡融合3个二级指标和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用水效率、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城乡二元经济8个三级指标,为系统评估提供可借鉴视角。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认为,产业兴旺就是要把农村产业做优、做强、做大,通过创造大量能带来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就业岗位和吸引人口来达到人财两旺的状态。 农村地区产业兴旺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是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是重中之重。离开农业,乡村就不再是乡村。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所谓农业强,不仅是实现现代化,而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成为农业强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只有使农业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上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个特点是产业融合。产业之间、不同经营主体之间实现相互融合,如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这一功能外,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多方面功能,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诸如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形态。产业融合的前提是多样性,包括产业的多样性,既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也有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娱乐、养老、医疗、电信等产业;也包括经营主体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农村人留在农村,也有城市人来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既有农户和家庭农场,也有合作社和各种企业,还有国营农场和各种产业园区。 第三个特点是农民受益。不仅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档次,而且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不仅有盈利,而且能达到平均利润水平;不仅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而且这些岗位能带来中等以上收入。这样才能吸引一些企业和个人来农村创业和就业,从而聚集人气,实现人财两旺。要真正使农民受益。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土地房屋租赁、就业创业等,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所以,产业兴旺必须有农民参与,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受益为归属。 第四个特点是城乡融合。农村对城市单向的要素资源流动变成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农村地区空气好,生活生产成本低,发展空间大,既适宜居住和养老,也对企业发展形成一定吸引力。按照产业和人口流动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和中期,因为城市和工业带来更高收入水平,人口与产业快速对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和流动。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因为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生产和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一部分产业和人口逐渐对郊区和农村转移和流动,从而使这些郊区和农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第五个特点是非均衡性。农村产业振兴将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不是使所有村庄都发展起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根据村庄未来发展与布局,党中央国务院2018年下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村庄分为集聚发展型、特色保护型、城乡融合型、搬迁撤并型四大类。习近平总书记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村落会积聚更多人口,一些村落会逐步消亡,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规律。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预测,今后10%的村庄成为城市的一部分,60%的村庄会逐渐空心化,只有30%的村庄能保存下来,成为农村居住区。
二、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在高标准农田治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推进“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之间还处于要素单向流动阶段。尤其严重的问题是,一些人看不到路在何方。 1.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党的十九大提出一个基本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中西部广大乡村,“人口空心化”是比较普遍的特征。淮北市农业劳动力近70万人,常年外出打工的40多万人,其余劳动力一边在家照看农业,一边就近打工。根据我们的入户调查,一些靠矿靠市村庄的劳动力就近打工,其他边远村庄的劳动力到外省外市打工,在这些边远村庄,凡是能走的几乎都跑城市或沿海地区去了,凡是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跑不动的或者外出打工没人要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守望在广大农村,照看孙子,从事农业生产。为什么那么多人常年外出打工? 2.产业融合度不高,农场规模小,农业收入水平低。淮北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淮北市国民生产总值不足千亿,在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省属国有煤矿企业,民营经济和非煤产业不发达,就业容量有限,201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就业需求。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非农产业规模小,农业依然是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淮北市农业人口110万人,耕地180万亩,人均不足2亩。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分散的超小规模农业。这么小的土地规模无论种什么都挣不了几个钱。人往高处走,人是跟着产业和收入水平走的。没有工业,仅有的那点土地带来的收入水平太低,广大中青年劳动力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希望谋取更多收入。 3.路径迷茫。形势的严峻性,不在于存在多少问题,而在于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淮北市不是不知道工业快速致富的道理,也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几乎绝大多数乡镇、行政村都创办过集体企业,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为此许多地方还背负了沉重债务。 我们希望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土地规模,走向农业现代化,但这些年,土地流转遭遇农业利润率过低的问题。我们知道,农业利润率本来就低,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粮价低迷,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18年公布的数据,三大主粮的成本利润率为—1.16%,就是说,种粮不挣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合作社亏损严重。与此同时,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下跌,根据我们的调查,淮北市已经从每年每亩1000元下降到五六百元,一些企业或个人流入土地的积极性依然不高。规模流转增加了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和监管费用等几项开支,反而使小农经济处于优势地位,当然这也是小农经济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为了让农民尽快过上现代化生活,近年来,淮北市加大政府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甚至兴建一片又一片农民集中居住区,但依然没有改变农村越来越冷清的局面。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即使在这样的现代化小区,也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我们有能力建设一个现代化小区,但没有能力让农村年轻人返回本地就业。 有句话说,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同样,如果没有找到路,就不知道路有多远。当我们面对低收入水平的超小规模农业,面对留守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弱病残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实现产业振兴,究竟路在何方?
三、农村地区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明确了农业农村发展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指数体系,我们从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三个方面谈谈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 1.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不断扩大留守农民承包土地规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无论美国为代表的大农场,还是欧洲为代表的中小型农场都必须使从事农业的人拥有一定土地规模,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水平,吸引高素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否则,现代农业无从谈起。 产业兴旺,农业是基础。目前农村户均几亩地,通过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等途径可以使农民达到一定收入水平,但特色种植和养殖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在广大农村地区,主导产业还应当是粮食生产,如何使粮食生产者获取中等以上收入,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那就必须使从事农业的人拥有一定土地规模。武汉大学教授贺雪峰说,这个规模应当在户均50亩以上,通过农业和副业获取比一般外出务工人员的更高收入,这个时候农民就不再外出打工,或许这是城乡人口流动的一个均衡点。 为扩大留守农民的土地规模,这些年我们鼓励工商资本与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入土地。但如前所述,采取这种方式扩大土地规模,又遭遇农业利润率过低的困境。因此,我个人认为,只有扩大留守农民承包土地规模,才是通往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要扩大留守农民承包土地规模,必须使一部分在城市有稳定收入和居所的农民退出承包地。 事实上,因为土地流转带来一定收益,许多在城市已经站稳脚跟的人不愿意放弃承包地。甚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遭遇非常尴尬的局面,根据我们的入户调查,许多农民不愿意转为城市居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湖南、四川、重庆、宁夏、内蒙古等地随之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试点。 2015年以来,四川省内江市龙门镇龙门村率先破冰,遵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对符合“三有”(在城市居住有房屋、养老有保障、生活有来源)条件的农户,允许其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长期退出和永久退出,永久退出每亩地一次性补偿3万元。一年多来,龙门村共有52户农户长期退出(至第二轮承包期限即2029年),1户永久退出,为扩大留守农民土地规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为实现产业兴旺,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淮北市应当主动作为,大胆尝试,积极引导,使一些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使留守农民承包土地规模不断扩大,使农业收入水平不断上升,从而使大量高素质人口从事农业,不断推动农业进步。 2.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农业+的文章,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旅游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具体来看,推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和工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农业和商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能富了老板,亏了农民。 沿海不少地方已经走上一二三产业融和发展的道路。根据我们实地调查,江苏省吴中市旺山村本地人口2000多,外来人口6000多。农民通过民宿和旅游业获取收入,村集体通过统一经营工业和农业获取收入,实现了集体与农户共同发展和人财两旺的局面。 在发展多种产业和产业融合方面,淮北市出现了不少亮点。烈山区榴园村从2002年开始对山地进行了生态改造,把不适合种粮的土地纷纷退耕还林,种上了石榴树,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花海果乡。目前拥有石榴种植面积8万亩,为全国6大石榴产地之一,年产石榴1000余万斤;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一个,安徽淮北市永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市首条能生产石榴果汁的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石榴600万斤,年产值150万元;同时,依托榴园村打造四季榴园旅游景区,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石榴文化旅游节,大大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3.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说,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这也是一个规律。2018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按照世界一般规律,城镇化达到百分之七十后便进入缓慢发展阶段,甚至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西方许多国家,因为城市病的日益加剧和生活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农村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人口和工厂、公司、学校、医院等搬迁到郊区和更远的农村,从而既解决城市病问题,又促使农村地区产业振兴。 在我国,一些地方城镇化率早已超过百分之七十。目前各省份也已发布2018年统计公报。根据第一财经整理的数据显示,当前包括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和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城镇化率均已突破70%大关。而早在2016年时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水平,这也标志着全国主要二线城市都已经步入城镇化后期。越来越多人到乡村旅游,一些城市人到乡村长期居住,这或许预示着逆城镇化大潮即将到来。浙江安吉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通过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民宿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真正使绿水青山成为了金山银山。不少来自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老人到安吉农村租赁一套农家院子养老。对当地农民来说,除了赚取一笔租金外,还能通过为这些老人服务获取一定报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兴旺的主力一方面是广大农民,另一方面是广大市民。全世界都是这样,年轻人往城市跑,老年人往农村去。因为城市好挣钱,农村更适宜居住和养老。产业兴旺既可以采取先发展产业后吸引人口的模式,也可以采取先吸引人口后发展产业的模式。再过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多,假如有1亿城市老人转移到农村养老,这将创造多大的需求!2017年4月8日,武汉市颁布了《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暂行)》,即鼓励“市民下乡”黄金二十条,对于市民下乡创业的,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为推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我个人认为,应当大幅度调整产业布局,大中城市的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完全可以疏散和布局到中西部农村地区,西方国家不少著名大学都是办在乡村的。 2018年,淮北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3.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1%,即将迎来逆城市化大潮,势必使一些农村重新集聚产业和人口并兴旺发达起来。淮北市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尤其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逆城镇化大潮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淮北市实现产业兴旺任务更加艰巨,但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等方面探索空间更大,应当大胆尝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兴旺道路。我们期望淮北市未来农村更加多姿多彩,不少工厂、医院、科研院所、养老和休闲基地等布局在农村,居住在农村的既有城市中老年人,也有从事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年轻人,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4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