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朱启臻:农业的自然特性与农民
返回列表
查看: 345|回复: 0
收起左侧

朱启臻:农业的自然特性与农民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015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5-13 08: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农业定义,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农业生产受两个自然规律的制约 ,一是自然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二是生物的生命规律。这两个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四个特性:生命性、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
  1、农业劳动对象的生命性
  农业劳动对象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土壤,都是生命有机体。农业就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这与工业对象钢铁、矿石等是无生命的物质完全不同。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要从环境中获得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将它们转化为有机物质供自身生长、繁殖;家禽家畜的饲养则是以植物(或动物)产品为食物,通过消化合成作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长、繁殖。将植物性产品转化成动物性产品,由动物产生的排泄物和废弃物又返回到土壤中去,经过微生物分解成植物的营养来源。这样,就形成了以土壤为载体的植物、动物(包括人类)、微生物之间的生命循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农业发展都会陷入不可持续的危机。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者直接干预其生长和繁殖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入,改变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条件的手段日益加强,农业生产提供的动植物产品也日益丰富。但是,无论无论如何,农业对象的生命性是不可改变的,起码目前还不可能像工业生产水泥那样,开动机器就可以生产出面粉和肉蛋奶。
  既然,农业对象是生命体,对待生命就需要最起码的两个条件:一是精心呵护。比如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成熟、采收等环节。这就有了相应的一系列的农事活动,适宜时期的播种、适时浇水、及时排涝、合理施肥、防止病虫害、适时采收、科学贮存等,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序规定,得不到有效照料,就前功尽弃。二是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环境包含了影响生产、储存、运输农产品的很多要素,日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土壤等。
  2、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首先,是农业生产对象的生命性决定了其周期性,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作为生命物质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过程,一棵玉米从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再到成熟的过程称为一个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死亡。不同的品种,其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有的几十天,有的数十年。周期性还表现在一年四季的生产周期,多年生植物,生命周期是多年,但完成开花结果的生产周期则是一年内完成。
  其次,气候的变化也具有周期性。一年四季温度、降雨、光照,不同季节是不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呈现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农业的神奇,就在于长期选择的结果,人们发现和培育了一批与大自然周期性相吻合的生长周期作物类型。像粮食作物,春天温度上升了,开始播种;秋天,天气转凉了,粮食成熟了。春种秋收,周而复始。有些作物还要经过休眠阶段才能开花结果,比如冬小麦生产周期中需要经过春化的阶段,落叶果树需要经过一定低温条件,解除休眠后才能正常萌芽生长。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做农业急不得,因为作物的周期性,从开花到结果,不能越过任何一个环节,所以农业不能揠苗助长,农民是有耐性的。第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的存在,人们不能任意调整种植内容。农民不会种了玉米,中途再改种高粱;也不会把地里长的鸭梨,随意地改接苹果。这是周期性所决定的。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还诱发的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如大家常说起的“猪周期”,当生猪过量时,价格低迷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时候会有很多养猪户大量淘汰母猪,致使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长到了一定水平,养猪的利润可观,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又会陆续加入养猪行业,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价格再次下降,如此反复。之所以存在“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农业怪圈,农业周期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与周期性相联系的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也是两个因素决定,气候的周期性和作物的生长周期,共同决定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在我国越往北方季节性越明显。有句农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都懂得农业季节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农业是每天都可播种,随时可以收割的,这不是笑话。农业季节性带来的重要启示,就是不误农时,为此中国人还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许多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如华北地区有这样的农谚,“头伏萝卜 二伏菜,三伏只得种荞麦”,“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就是提醒人们什么节气应该干什么。错过了季节所导致的损失是后来的任何努力都不能弥补的。
  季节性给农民带来的最显著影响是农忙和农闲,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都有极强的时效性。对农业来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在风调雨顺的年景才成立。因此,农民有“龙口夺粮”的说法,一到抢收、抢种季节,那就是天不分昼夜,人无分老幼,全家老少齐上阵。农闲的季节相对轻松,负责看护和必要的田间管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会带来劳动力的季节性紧张,致使一些农业企业损失惨重。
  4、农业的地域性
  两个因素决定了农业的地域性,一是农业生产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地是具有地域性的生产资料,特点是不能被移动,其使用价值不仅取决于光、热、水、气等自然要素相互结合,也取决于该土地所处位置和地理环境。土地生产力在空间范围内和时间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使农业形成了地域性特点。二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辐射能的数量在空间范围内和时间过程中也存在巨大差异和变化。这种差异和变化,既影响生物生长状况,也影响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地理环境和太阳能分布特点,共同构成了农业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出现了鱼米之乡、大豆之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等地域农业差异,也有了山地农业、平原农业、丘陵农业等差别。显然,香蕉、荔枝等只有在热带、亚热带才能生长,而苹果、板栗则在北方品质最好;特殊区域会有特殊农业类型,继而生产出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形成所谓“区域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5、农业的自然风险性
  工业生产可以不受风雨旱涝等环境条件影响,可以通过精细的专业分工和标准化管理在车间中昼夜进行。农业生产(种植业)要在广袤的田野上作业,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病虫害等,大都是难以人为控制的,必然影响农业过程和结果。包括低温、高温、干旱、洪涝、冰雹、狂风暴雨、病害虫害以及水体、空气和土壤污染导致的中毒现象等,都可能导致农业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现代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无疑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通过长期积累在农业生产上反映出来。自然灾害是经常的,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就构成了农业生产的又一个特点。
  农业的所有这些特点需要我们思考这样三个问题:谁最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农民能根据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实现增收目的吗?有没有办法解决季节性带来的劳动力危机?如何减少农业的风险?或者说,如何增强农民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下期文章我们接着讨论。(来源:朱启臻头条号)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0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