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王军:供需双双走弱 未来复苏可期
返回列表
查看: 106|回复: 0
收起左侧

王军:供需双双走弱 未来复苏可期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31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2-16 0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内外因素共同冲击了供需两端
11月经济运行表现不够理想,供需两端各项指标再次出现下行趋势,主要是受到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冲击:
一是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供给方面,疫情冲击对生产、物流、销售、劳动供给、劳动意愿、人力资本积累等的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11月工业增加值大幅回落至2.2%,失业率也再次上升至5.7%;需求方面,疫情冲击使消费者的行为受限,极大抑制了即期消费。消费当月负增长5.9%,环比近增长0.15%;疫情还持续削弱了居民和私人部门对于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以及购买住房的行为,进而加剧了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9.8%,民间投资也继续回落至1.1%,好在基建投资还在加快增长,实现8.9%,制造业投资也保持在高位仅有小幅放缓至9.3%。
二是出口的回落是超预期和断崖式的。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外需已经出现了显著回落,这对中国的出口带来较大冲击,11月中国以美元计出口大幅回落至-8.7%,进而影响了国内的生产端和需求端。
未来内需将有明显复苏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明年的内需将会有显著改善。
首先,消费将迎来复苏,环比增速中枢有望逐季小幅提高。三年疫情所积累的“超额储蓄”与所压抑的消费意愿、所关闭的消费场景、所限制的就业市场景气和居民收入增长,将出现明显改善,四大因素将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预计202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为4-5%,明显强于今年,但相较疫情前水平仍有距离。
明年的投资整体有望保持稳健但会略有回落。其中,受困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基建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落,很难维持今年超过10%的增速;在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在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整体看,投资的三个主要领域除房地产投资有小幅反弹外,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预计全年在5-6%左右。
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扩张
并以稳增长、促就业、扩消费为优先方向
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积极作为,相对宽松和扩张的取向对于稳增长、促就业依旧很有必要。
财政扩张有必要、有空间,有望迎来新工具。从扩张主体来看,中央政府将承担更多的杠杆扩张任务;从扩张方式来看,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仍将继续,财政直接支持消费的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创设;从扩张节奏来看,财政支出继续前置的可能性较大;从扩张力度来看,预计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率会再度提高至3-3.2%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会扩大至3.8-4万亿,较2022年提高1500-3500亿元,重新发行特别国债亦是可能选项。
货币政策尽管有多重目标,但相对于通缩压力较大的物价形势、持续低迷绝无泡沫之忧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及正常波动的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增长、纾困企业和居民、促进消费和民间投资,才是当下政策面唯一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因此,货币宽松加码空间依然存在,总量和结构工具应该继续交替运用,以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总量工具方面,每次幅度为0.25个百分点的降准1-2次、10bp 的MLF降息1-2次,进而带动1年期与5年期LPR继续非对称调降1-2次的可能性非常大。结构性工具方面,除过往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工具外,具有准财政属性的政策性银行信贷、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及反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等工具亦是重要选项。
房地产政策应当更集中于推出更多的需求端支持政策。针对当前需求不足、信心偏弱、结构分化等市场问题,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落地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优化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纾困房企、保交付政策的推进将更快更有效。同时,政策维度有望向非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离婚、限商住、两年社保、纳税证明等方向宽松,并结合购房鼓励政策,会继续降低按揭贷款利率,降低首套房和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降低交易税费等,并向热点一二线城市延伸、扩围。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