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赵建:受伤的动物精神及其治愈
返回列表
查看: 44|回复: 0
收起左侧

赵建:受伤的动物精神及其治愈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0 0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赵建系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当前有些人陷入了非理性的精神内耗,出现了消极意义上的动物精神——可以形容为一群惶恐不安、易受惊吓的羊群。三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和社会深度转型阵痛是主因,信息爆炸和话语限制下“信息黑市”的扭曲传播加重负面信息的放大是诱因。认识到这一点,坦然阳光的面对问题和阴影,真正的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否则信息黑市下人们反而加重猜忌和焦虑,更加不敢消费和投资。如同主流经济学中所描画的“均衡”,“理性”这个词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臆想。现实中,均衡并非常态,世界总是处于非均衡向均衡收敛的过程中;同样,理性也非常态,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用非理性的动物式冲动或自以为是的理性做决策,然后在犯错和纠错中逐渐走向所谓的理性。通俗的说,人犯错是常态,所谓的理性并不是不犯错,而是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有限理性),并可以持续的纠错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机械的、物理学范式的经济学,转向基于“人的行动”的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早在100年前凯恩斯就提到过这个问题,而且起了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动物精神”。100年过去了,已经经历过十几轮从贪婪狂热到恐惧绝望的周期转换和危机轮回,动物精神从没有被理性驯服过,反而似乎变得更加狂躁和非理性。今天继承他衣钵的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和希勒,他们合作撰写了一本畅销书,名字就叫《动物精神》今天经济和股市的一些状况,已经无法用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和人的理性来理解,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曲折性、波浪式缺乏长远的认识,陷入了一片消极悲观严重缺乏信心的受伤后的动物精神状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变得情绪低落、焦虑迷茫,甚至是惊恐不安,就像一群受到惊吓和受到心理创伤的羊群,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总是从负面过度解读,任凭“牧羊人”怎么安抚和呼喊,就是无法平息这种受伤的动物精神状态。这是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金融学层面的理解,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经济主体深层次心理所起的变化,看不到当前客观存在的消极动物精神,就低估了现实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所出台的政策也是只可能治标不治本投资者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还是按照过去估值周期的逻辑来制定策略,也会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总是以为超跌了就会反弹财务的破损可以靠一两条大阳线拉动,精神的伤害却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治愈。之所以说现在的状态是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形势虽然严峻,但并没有到如此悲观绝望的地步。诚然,三年疫情的冲击太大,叠加海外的惊涛骇浪和高质量转型付出的代价,经济复苏的确看上去一波三折,社会急切需要像一个病人一样休养生息,但是预期和信心也不至于这么差。然而大家信心极其不足又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何在?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一个社会集体来说,信息不透明比坏消息的负面影响会更大、更长久。可计量、可讨论的风险不是风险,因为人们很快会消化掉,真正的风险是不可计量的,不能公开的不确定性。人们担心的不是现在的困难,中国历史上比现在困难的时候数不胜数,但是大家都安然度过而且实现了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担心的是,决策层没有看到这些问题,因为从官方公开的信息看不到。如果高层能大大方方、公开透明的提出这些问题,并包容、阳光、自信的让大家公开讨论,这些问题不仅不会打击信心,反而会让人们感觉到自上到下团结一致共赴难关的态度而信心倍增。相反,如果言论受限越来越多,负面的信息被管制,那么信息就只能在“黑市”交易,反而更加容易捕风捉影、小题大做、耸人听闻,即使正面积极的信息大家也歪曲理解,负面信息则被无限放大。这是传播学的规律,信息和话语管制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负面信息。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来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在做消费和投资决策时,所依赖的如果是一个信息黑箱,对未来一头雾水,他们会如何做决策呢?肯定是以一种最谨慎、风险偏好最低的思路来行动。由于信息不透明,对于积极的信号也会出于谨慎而半信半疑大打折扣;对于私底下流传的无法辨别真伪的“小作文”,因为失去官方的“质检”,自己证实的成本又非常高,因此宁可信其有也不会理性甄别,最终导致人们消极悲观的状况愈加严重。再加上集体情绪的传染和发酵,就很容易形成恐慌的动物精神。于是市场上一片风声鹤唳、杯弓蛇影,人们如受伤羔羊、惊弓之鸟。那么该如何治愈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遍体鳞伤、惶恐不安的羊群,牧羊人该怎么做呢?当然是用温柔的语言、和善的行动,用优质的草料来安抚和慰问。肯定不能因为羊群惶恐反而大发雷霆、鞭打脚踢,这样只能是暂时震慑住了羊群,但治愈不了心理创伤而且反而会加重创伤。具体来说,就是在舆情管理和信息管制方面,既不是收紧也不是放松,而是更加科学、智慧、自信、开放的去处理,切忌一刀切的一封了之。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反而会积累矛盾,让信息黑市交易更加猖獗,劣币驱逐良币,假消息遍地,增加人们的不安。所以,比较合理的做法是,与其让他人指责和抹黑,不如反其道官方自己主动大大方方的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专业理性的分析,这样过度扭曲和恶意传播的行为反而自觉无趣。消息很难完全封除,封掉消息很简单,但是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很难。因此官方应该鼓励社会和民间的理性声音和专业分析,在舆情管理上有放有收,以放为主,精准治理,与社会媒体资源共同建立中国光明论的统战体系,而不是只有官方孤军奋战。除此之外,要辩证思维的处理舆情,让人们相信光明的有效做法是直面黑暗,坦然面对问题。光明正大、问心无愧的把问题摆在台面上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更会引起人们的尊重和提振人们的信心。疫情过去了,但是疤痕一直在,治愈起来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三年,中国受病毒攻击的直接伤害比较小,过度保护带来的次生灾害大一些,海外则相反,因此疤痕效应的影响和治愈方式也不一样。一个是长痛,一个是短痛。如果对疤痕效应的长期深远影响认识不到位,也就很难找到当前问题的根本症结。我在去年年初就一直呼吁,2023作为疫后元年应该是治愈之年,仁治之年,休养生息、彼此温柔以待之年。所有的政策都应该围绕民生和发展,关心那些在病毒肆虐时不幸的人群,在社会发展中掉队的人。中国实现了扶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当前防止规模化返贫是第一要务。在这段3-5年需要急切被治愈的时间,不应该出台收缩性政策和发布容易被误解的言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发展,没有发展何谈高质量。当前第一任务就是发展,解决了基本的民生问题,才能在更高的层面实现高质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应该将民生和人心放到第一位。动物精神不仅只有消极悲观,奋发向上也是一种动物精神,当然可能是过于狂热。然而在当前极度消沉的氛围下,激活一下亢奋的动物精神也未尝不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的政策主基调应该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受伤的动物精神需要持续的政策暖风,更加需要法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制度阳光。现在全世界都不容易,刚从瘟疫中走出,又遇到战争的危害,还有地缘冲突的威胁,中国的发展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了道路是一片光明的。因此更应该坚持发展为中心,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社会、民生、法治、政府治理能力的发展。相信只要在这些方向上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持续释放出治愈创伤的信号和行动,处在消极动物精神中的人们慢慢会被治愈,重拾信心与希望,中国经济社会也会走出阴霾、走向光明。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